價值觀的變遷軌跡
最近有位從事教育工作的朋友,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一段感慨:話說他出席某場本地學界的運動比賽,見到其中一支學校隊伍在已穩操勝券的情況下,該校在場的支持者們卻在對方罰球時段不斷喝倒采,而一旁的老師及學校領導亦未阻止這種缺乏體育精神的行為。
環顧世界,全球疫情雖近尾聲,但疫情造成不同國家、地區、城市、社區甚至各家各戶之間的隔閡與防忌,恐怕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仍難消除。於此同時,不同國家之間在軍事、政治、經濟和科技之間的明爭暗鬥,也對世界帶來劇烈而深遠的影響。這個世界,似乎正從全球一體化走向各據一角的脫鈎化,各種思潮以及價值觀的衝突和矛盾,相信將越來越難避免。在這一波混雜的思想大潮衝擊下,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如何在亂世中堅持行善、努力做個好人,是時代交給我們每一個人的功課。澳門人將如何做好這份功課?我們又希望下一代澳門人是一群擁有怎樣價值觀的人呢?
國際奧會前主席薩馬蘭奇曾說過:“體育與文化教育的結合,是奧林匹克的精髓。”比起金牌和冠軍,尊重對手、遵守規則、公平競爭的體育精神更加重要。回到文首的案例,賽場上的那群學生向對手喝倒采,或許是出於維護本校隊伍勝局的“關愛之心”,又也許是干擾對手的“競賽策略”,平心而論,在比賽中求勝心切,本來並無可厚非,但當“取勝”的目的超越了意義,變成只問輸贏、不論是非,這樣的勝利能否長久?又是否有意義呢?
體育運動的教育意義,不僅是如何努力求勝,還有如何接受失敗,以及學習在“勝利”和“失敗”背後的意義所在。每個人都喜歡贏,沒有人喜歡輸的感覺,但在賽場上,輸贏之外,除了打敗對手,更重要的是如何超越自己——如果將“運動”比喻成“人生”,真正的輸贏,絕非在於比賽的勝負,人生豈能盡如意?贏了不放鬆,輸了不放棄,只要認真找到屬於自己的賽場和跑道,盡力而為,努力地打好一場又一場大大小小的比賽,在最後離開賽場的時刻,能夠無怨無悔地說一句:“我不後悔,因為我已經盡了自己的最大努力了”,這大概才是無悔的人生吧?
當人們贏得比賽時,常常很難學到什麼,而當人們失敗的時候,總能想到怎樣在下次做到更好。勝利是一種獎賞,但失敗也會讓人從中學習,變得更好。
賽場本來就是最好的課堂,但那些老師和學校領導卻沒有把握這個機會,勸說學生們為對手鼓勁——能打敗已發揮了全力的對手,才是更有意義的勝利。要贏,就贏得對手心服口服;要贏,就不但贏在技藝,也贏在風度和器度。
櫈仔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