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歲國寶守護者
皮央石窟群所在的小山,就在西藏阿里地區札達縣東嘎村仁增旺扎老人的家旁邊。老人拄着柺棍,沿着陡峭的台階,顫顫巍巍、一步一步,四百多級台階,用時近三十分鐘。
皮央石窟群與兩公里外的東嘎扎西曲林寺遺址一起組成了西藏最大的佛教石窟遺址——皮央和東嘎石窟遺址。在千年的歲月裡,它們經歷過古格王朝的盛衰,漸漸與身後土黃色的山丘渾然一體,消隱於世外,靜靜地藏於札達地質公園層層疊疊的土林之中。與同時期而且相距只有幾十公里的古格王朝遺址相比,它們少為人知。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聽大人們講山上這些洞窟是歷史文物,十分寶貴,所以一直想為它們做點什麼。”七十五歲的仁增旺扎老人說。二○○二年,為了加強文物古跡的保護工作,札達縣文保部門開始在當地群眾中聘用文保員,仁增旺扎成為村裡的首批成員之一,並堅持至今,已有二十多年。
皮央的石窟分佈在山體的前山和後山,實際調查統計的數字接近一千座。但是由於年代久遠,許多洞窟早已塌毀,沒有統計在內。
皮央和東嘎石窟遺址被發現後,西藏自治區文物局與考古專業人員先後多次對遺址進行維修保護和調查發掘。二○一三年經國務院核定,皮央和東嘎石窟遺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為舉世矚目的國之瑰寶。
“走,我帶你們去看看這裡的寶貝!”仁增旺扎老人帶着記者來到了一處洞窟。洞窟不大,牆壁上全是壁畫:有異域人物、圖案和造型,還有獅子、孔雀、大象等動物畫像,壁畫構圖嚴謹、造型獨特、形象逼真。
“村裡的老人都笑我,說你跟我們聊聊天,曬曬太陽不好嗎,每天爬上爬下幹什麼!”仁增旺扎老人對記者說,“這些壁畫、洞窟,代表着我們的歷史和文化,只要我身體允許,能幹幾年就幹幾年,繼續把文物保護的工作做下去,一代代的人都會受益。”說到這裡,老人笑了起來。
新華社 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