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大熊貓正臉照首公開
【本報綜合報道】據新華社、人民網二十七日消息: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二十七日發佈在四川臥龍海拔二千三百多米的一台紅外觸發相機首次記錄全球唯一的白色大熊貓與一對大熊貓母子同框影像,同時還首次公佈了白色大熊貓正臉照。
與大熊貓母子同框
在一組正臉照中,這隻白色大熊貓看起來不苟言笑,在牠又圓又白的臉上,淡粉色的眼睛加上粉色眼眶顯得炯炯有神,沒有黑眼圈,彷彿一隻愛早睡早起的大熊貓。眼睛周圍凸起的一圈白毛,視覺上有放大眼睛的效果。鼻子是倒三角的粉色,周圍隱隱約約描了一圈黑線,配上雪白的吻部,讓牠看起來缺少了其他大熊貓的憨態,多了幾分嚴肅和克制。而在另一組影像中,這隻白色大熊貓的眼睛受雪地陽光反射的影響,幾乎睜不開,全身的毛髮透着金白色,牠扭動着胖乎乎的身體,四個腳掌裸露的原本該是黑色的皮膚,也都變成了粉白色。
拍攝於今年二月底的畫面顯示,一對大熊貓母子在一處樹洞休息,白色大熊貓漸漸地向牠們靠近,熊貓媽媽首先察覺,發出一聲極短的警示,膽大的熊貓幼崽便毫不猶豫撲了上去,白色大熊貓邊向後撤退邊發出“咩咩咩”的叫聲,向牠們示意想要親近,熊貓媽媽全程保持“淡定”未踏出樹洞半步。一段時間後,熊貓母子離開樹洞,白色大熊貓又回到樹洞前,仔細嗅聞熊貓媽媽曾待過的每一處地方。
針對這些影像,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魏榮平說,“畫面中的幼崽約一到兩歲,白色大熊貓的體型已接近成年個體大小。二月底的臥龍已進入野生大熊貓發情季,這時遇見成年大熊貓靠近或入侵,一般帶崽的母熊貓會表現出很強的攻擊性,會衝上前激烈地吼叫驅逐,甚至對其大打出手。這隻母熊貓表現得極其‘淡定’,不太符合一般規律。有一種可能,這隻母熊貓是白色大熊貓的媽媽,媽媽聞出了孩子的氣味,感覺到安全,才會表現得如此平和。”
據以往野外跟蹤研究發現,熊貓媽媽和牠的孩子有許多時間共處一個相互重疊的巢域內,離開母親獨立生活的個體三四年內會多次回家看望媽媽,並不停示好想要親近,往往母親會默默接收或溫和地將其趕走,而其兄弟姐妹則會表現得更願意與牠追逐玩鬧。這些發現也都與紅外相機記錄到的事態發展較為符合。
據觀察,還有十五份影像資料記錄了這三隻大熊貓在短時間內相互交叉的活動軌跡。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劉明沖介紹,二○一九年五月臥龍公佈了當時還是幼崽的這隻白色大熊貓圖片,此後保護區工作人員對牠進行了長達四年的追蹤監測,收集了近一千份有效監測數據,記錄了這隻白色大熊貓與多隻野生大熊貓個體的交叉活動軌跡,以及牠吃竹子、蹭樹幹做標記以及疑似交配打鬥的行為。
“白化”未影響生存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李晟表示,“我們的野外調查從這隻白色大熊貓還是一個小崽的階段一直追蹤到現在,發現牠不僅健康地存活了下來,而且還與這片區域內其他的野生大熊貓個體有着正常的交流和互動,由此看來單純的‘白化’突變暫時未影響到牠的生存。今年牠應該已經進入性成熟階段,紅外相機記錄到牠在繁殖期有着正常的求偶表現,表明牠的生長發育基本健康。從側面也說明臥龍的大熊貓棲息地質量特別高,有充足的食物來源,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顯著。”
“在經過無數次研判路線、佈設和調整紅外相機位點,通過四年的監測,基本掌握了這隻白色大熊貓的活動規律。”四川臥龍白色大熊貓保護研究項目執行人譚迎春介紹,白色大熊貓在春季發情期出現的頻次比其他季節要高得多,研究人員現在也在從微觀入手對牠進行更系統的研究,收集牠的糞便和毛髮,通過DNA檢測來進一步分析這隻白色大熊貓的相關生物學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