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04版:要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美脅迫外交劣跡斑斑
美脅迫外交手段繁多
美搞垮他國搞亂世界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5月19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美脅迫外交劣跡斑斑

本報綜合報道


美洲峰會於去年六月在洛杉磯會議中心落幕,民眾舉行遊行抗議美國的外交政策。(新華社)

    中方發表報告公佈事實和數據

    美脅迫外交劣跡斑斑

    據新華社報道:美國慣於指責別國以大國地位、脅迫性政策、經濟脅迫方式要挾他國服從、搞脅迫外交,但事實上,美國才是脅迫外交的始作俑者。脅迫外交的發明權、專利權、知識產權都非美國莫屬。新華社發佈美國脅迫外交報告,基於大量事實和數據,旨在揭露美國在全球推行脅迫外交的惡行劣跡,讓國際社會進一步看清美國外交的霸權霸道霸凌本質,以及美方行徑對各國發展、地區穩定、世界和平造成的嚴重損害。

    本報綜合報道

    違反原則強徵關稅

    長期以來,美國脅迫他國無所不用其極,在脅迫外交上有極不光彩的“黑歷史”。時至今日,脅迫外交更是美國外交政策工具箱中的標配,為實現一己私利,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領域的遏制打壓都被用來在全球搞脅迫外交,世界各國深受其害,發展中國家首當其衝,連其盟友夥伴也難幸免。

    一九七一年,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亞歷山大·喬治最早提出“脅迫外交”概念,用來概括當時美國對老撾、古巴、越南的政策。他認為,脅迫外交是使用威脅或有限武力,迫使對手停止或扭轉已採取的行動。半個世紀以來,儘管國際格局已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但美國從未停止脅迫外交。從經濟制裁到技術封鎖,從政治孤立到武力威脅,美國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世界演繹了甚麼是脅迫外交。

    違反公平貿易原則,對華強徵關稅。二○一八年七月,美國發動對華貿易戰,宣佈對從中國進口的約三百四十億美元商品加徵百分之廿五的關稅;八月,宣佈對價值一百六十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百分之廿五的關稅;九月,再次宣佈對二千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加徵百分之十的關稅。二○一九年五月,宣佈將二千億美元中國商品關稅從百分之十提高到百分之廿五;八月,宣佈將提高對約五千五百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徵關稅的稅率,不斷升級中美貿易戰。

    限制華半導體發展

    在芯片領域對華進行技術封鎖。去年八月,《芯片和科學法案》正式成法。該法計劃為美國半導體產業提供高達五百二十七億美元的政府補貼,要求接受聯邦財政援助的半導體企業不得在中國等國進行實質性擴張。美國政府聯合日本、韓國和中國台灣組建所謂“芯片四方聯盟”,意在限制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

    借人權干涉我內政

    美國打着民主人權的幌子,炒作台灣、香港、新疆等問題,炮製“台北法案”、“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維吾爾強迫勞動預防法”等形形色色的涉華議案法案,執意同對華貿易、技術交流問題掛鈎,無理干涉中國內政,並脅迫西方國家同美保持一致。

    大肆炒作所謂新冠病毒“實驗室洩漏論”,不遺餘力對華污衊抹黑。美國無視《中國——世衞組織新冠病毒溯源聯合研究報告》,動用情報部門發佈所謂溯源調查報告。美方執意將病毒溯源問題政治化、工具化,給全球抗疫合作蒙上陰影。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