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文化之燈 照中華之鏡
“不及百年,此其戎乎!其禮先亡矣。”
小時候我曾不解地問道:“文化和國家存亡之間有何關係?”終於,當現時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的大變局,看到了我們的文化安全正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我開始漸漸明白了。文化不僅是大國博弈的重要領域,也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手段。因此,展現文化之美,以文化賦能時代,是鞏固民族認同的根本保障,更是謀求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觀千年,奏萬弦。
很多人都說,華夏民族沒有統一的信仰,可其實我們的信仰,就是自己的文字和歷史——《中國詩詞大會》的播出,讓詩詞歌賦回歸人們的視野,如一脈清泉,滋潤人們的心尖,洗去塵世浮華,愕然回首,依稀可見“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的典雅風韻,“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浩蕩神韻,“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的雄闊氣韻,“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的深沉雅韻……華夏民族歷盡五千年風雨,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傳統文化是國人的驕傲,亦是國人文化自信的資本。因此,維護文化安全,更是我們面對國際社會最強大的底氣。
鑑當下,承古今。
在這個傳統文化升溫的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引領文化自信的道德風尚滲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正如習主席曾說:“我們在集中精力進行經濟建設的同時,一刻也不能放鬆和削弱意識形態工作。”時代的腳步正急速邁進,隨着信息時代的到來,我們能接收到的資訊越來越多元,與此同時,西方思想文化潮流席捲全球,本土文化的地位被動搖的事件層出不窮。我們必須不斷增強文化安全意識,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提高文化軟實力,堅決維護國家文化安全,讓中華民族在高度統一團結的文化領導下煥發出東方神州大地的第二個春天,讓文化之路切實地走下去。
不慕古,何留今?
如果沒有生生不息,豐富滋養的根與魂,我們如何在波濤洶湧的文化激盪中站穩腳跟?慶幸在這個時代有那麼多人堅定將文化安全立於心,外化於行。如果沒有他們,詩詞歌賦如何在新時代中大放異彩?傳統文化何以發展創新?正因有他們的傳播,中國才能在風雲莫測的世界格局中屹立不倒。
“我們現在是距離中華民族文化復興最近的一個時代。”這是習主席在“二十大”開幕式中一句振奮人心的話。寂寂江山路,幸有遙遙文化根。作為澳區青年,新時代的接班者,面對錯綜複雜的世界,我們更要堅持文化自信,助力維護國家安全。涵養踏平坎坷成大道的勇氣,積累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恆心,傳承文化,構築中國力量。
評語
文化是“燈”,穿透五千年風雨而愈發璀璨;文化是“鏡”,鑑證了中華民族成長壯大的光輝歷程。作者設喻命題,從古與今、西方與本土、傳統與現代的關係入手,談文化自信、文化賦能尤其是“牢牢掌握意識形態領導權”,“提高文化軟實力”,對於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重要意義,寫出了自己的體會。
初中組一等獎
溫倢楷
教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