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與戲劇性皆弱
——談《長空之王》
有說國產空軍片《長空之王》是跟着《壯志凌雲:獨行俠》的熱潮而攝製,並將兩者比較;然而,在不同條件及製作方針下拍攝的兩片,不應混為一談。看《長空之王》,是要看內地如何拍攝自家空軍片,着眼於劇本與技術。
《長空之王》一開始是講中國軍機驅逐外國軍機,這是主流片常見的前奏,可惜水平未如理想,觀眾搞不清誰是誰,也看不透整個驅逐過程,只見無端端突然機貼機嚇怕對方,皆因剪接水平貧弱導致。此情況在之後的幾場飛行戲中再次出現。剪接是重要的技術環節,尤其是在動作片等類型,好的剪接能把根本不是打鬥的場面剪得刺激痛快,發揮了起死回生作用。
不僅如此,在幾場飛行戲中,觀眾仍然看不清楚整個環境,包括機外與機內。畫面多是遠景或臉部特寫,極少中鏡與近鏡,運鏡欠靈活,交織不出緊密有序的飛行過程,觀眾亦無法清晰看到整個飛行過程。全片用影像敘事的力量薄弱,看來技術水平還有待提升。
劇情主要描述王一博飾演的青年機師,在試飛局中訓練,其大膽勇猛表現造成多次意外,故事發展盡在意料之內。不過影片並非勵志戲,而是交代中國製造隱形戰機的艱辛。從製造技術的局限、訓練過程、試飛失敗等,連同類片中較少觸及的傘具也發揮作用,整體注入主旋律意識。
從戲劇角度看,編導放鬆了每一段戲的戲味,訓練戲只是浮光掠影,沒有拍出應有的趣味與艱苦。例如在高速旋轉儀器中回答問題,看起來新奇有趣,卻簡單拍了一兩分鐘便完,很可惜。其他情節亦然,人物之間的衝突也是簡單幾筆,主角與同僚的友情、與上級胡軍的“師徒情”、與周冬雨的愛情,通通薄弱,交織不出強烈的戲劇性。整體看來好似面面俱到,卻全是蜻蜓點水;最後的壯烈犧牲戲,也難感動觀眾。
lhaio@yahoo.com.hk
小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