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與不便
街頭咪錶拒收硬幣,有車一族熱議。續上期,斯雨認為設立咪錶位目的增加車位“流轉性”,“便民”從來非第一初衷。有朋友質疑,增加泊位“流轉性”,方便外出辦事的較易找到車位,也是便民。當然,斯雨所說的“‘便民’不是第一初衷”,指的是個人,增加車位流動性為方便“集體”,兩個概念也。若讓“個人”太方便,便會形成個別人佔據公共車位,其他人就不方便了。
“方便”是惠民工作,故現時當局封閉了咪錶投硬幣的入口,硬生生將三種支付方式變為兩種,是有車一族的不滿所在。官員最新的解畫,數月內街頭咪錶重新招標,會“豐富”支付方式,如掃描二維碼支付,即會加入手機支付吧。問題又來了,假若支付方便了,有心人泊車後取得相關咪錶二維碼,意味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入錶,這樣限時一小時、兩小時的咪錶作用便成疑,皆因已泊車者可以“遙距”補鐘,補鐘雖違規,但相信警方要花不少警力查緝超時泊車者。除非電子支付上有所限制,可能涉及支付平台的修改,並不僅是增加一種支付方式這麼簡單。
“便民”本身還需看實際情況,太方便會衍生另類的違規,造成其他人的不便,甚至公共利益受損。咪錶支付的改變,已看到問題不單純。
斯 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