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食當三番
民居食店生意增 抵三工支出
【本報消息】疫後首個“五 · 一”假期,有食店把握機遇“薄利多銷”,即使要支付“三工”,也照常營業;有食店索性關門,或加收服務費,甚至稱物價上升需調整菜牌……有餐飲業者表示,自由市場,加價與否,自行決定利弊。自防疫放寬後,物價平穩,更因市場擴大,取貨議價力逐漸增強,貨價輕微下降。
不加收吸客又留客
有民生區的食店表示,自防疫放寬,“澳車北上”實施後,生意明顯減少。更有同區食店表示生意比疫情三年更差。他們均表示,倘再因節假日加價,怕做壞聲譽,加上網絡發達,隨時被人網上討論,情況不堪設想。再者,民生區沒有因為旅客增加而令生意受惠,故今個假期無增聘人手。照常營業,也不在敏感節日加價,不製造話題,小本經營,薄利多銷,維持原狀便好。在周邊店舖節日關門下,生意比平日增三四成,多少可抵銷員工“三工”的支出。
另有門外架起長長人龍的網紅麵店,同樣選擇不加收費用,吸客又留客,在社交媒體上收穫不少點讚。
雖有食店選擇不加收費用,但有不少食店選擇加收,在門外張貼告示提醒食客會加收一至兩成費用。有食店則張貼告示,預告節後會加價,稱三年來食材價格飛升,已達“不得不加價”的地步,但保證加價幅度最小化。此外,有食店索性關門,尤其民生區食店,有的擔心“做埋都唔夠畀三工”,有的則稱“假期想休息”。
增議價力助緩物價
關於物價,有餐飲業者坦言,現時仍有部分食店會透過網上平台促銷,但較疫情期間“求客”的情況相對減少,優惠亦不多。這兩個月的物價相對穩定,尤其當商家看好市道,增加入貨總量,取貨議價力高於疫情期間。
再者,自由市場講求供需關係,“好多人話香港買水果平過澳門,就係因為香港入貨總量比澳門大,澳門市場細,只能透過香港轉手來澳,貨價梗係高。”倘市道持續向好,澳門可自己入進口貨,無需經香港拆貨轉運,物價可逐步下降。倘利用好港珠澳大橋的物流運輸能力,令三地貨物流動順通無阻,可減低運輸成本,有助減緩物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