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次充好 舉報充公
四男女專呃“水客”落網
【本報消息】兩名男子協助電騙集團架設網關設備日前落網。司警後續調查揭發兩宗針對“水客”及水貨店的詐騙案。騙徒魚目混珠從內地購入平價花膠後再包裝成高價貨,讓“水客”帶到內地後遭收集店拒收,其中一名男子被騙超過廿七萬元人民幣。司警經調查後,廿六日分別在北區及氹仔拘捕四名嫌犯。搜獲一件外賣員制服、花膠等海味,並扣押一輛電單車。
跟進電騙揭案中案
被捕四名嫌犯姓黃,男,卅八歲,代收店東主。姓邱,男,卅二歲,澳門居民,無業。姓黃,女,卅九歲,澳門居民,無業。姓韋,女,卅二歲,內地居民,無業。司警落案控以相當巨額詐騙及犯罪集團罪,把四人移交檢察院跟進。
案情透露,警方後續跟進周一偵破的電騙案,發現首嫌黃某和邱某與案有關,邱某更是電騙案的骨幹。兩人曾指示之前落網的兩名男子在氹仔單位架設用作電騙的網關設備,安排兩人穿着外賣車手制服出入窩點維護設備,掩人耳目。
一事主被騙廿七萬
警方進一步調查,揭發黃、邱兩人涉及另一宗海味詐騙案。兩人聯同另外兩名嫌犯從內地以每包約一百五十元人民幣購入大批花膠,回澳後重新包裝並貼上標籤冒充上等貨,再招攬“水客”帶到內地指定地點交收。但要求“水客”先以每包二千元人民幣購入,訛稱每包可賺取三百元人民幣差價。惟當“水客”帶貨過關時,嫌犯即向本澳及內地海關舉報,令“水客”的貨物被充公,藉此拒絕賠償給“水客”。
警方又發現一名本地男子被四人以運“上等花膠”到內地詐騙,但要求事主須每包先付一千元訂金。事主本月上旬先後兩次運送合共五百九十八包花膠到內地,但其中三百九十八包被內地收貨人拒收,最終報稱損失二十七萬五千元人民幣。
冒充海關充公貨物
警方亦發現電騙案落網疑犯余某經營的工程公司內放有多個垃圾桶,模擬內地海關場境拍片。有人供稱替水貨店運送花膠往內地,卻帶到上述地點拍片冒充被內地海關充公,從而騙取貨品。目前確定作案一宗,騙取一包價值一千元的花膠。警方正調查是否有其他水貨店被害。
警方亦發現現場有一批假燕窩及化妝品包裝盒,懷疑涉及其他騙案,有待進一步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