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6版:閱讀時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追憶與思念之歌》後記
“背包革命”的號角
善用團隊中的衝突
《有耐心的蝴蝶》
《鼓起勇氣!塑膠手套》
《敏敏不說話:認識選擇性緘默症》
不只意識流的《達洛維夫人》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4月23日 星期
 
3上一篇  
  放大 縮小 默认        

不只意識流的《達洛維夫人》

艾 思


《達洛維夫人》 作 者:維珍尼亞 · 伍爾芙 譯 者:王家湘 出 版 社:北京十月文藝 出版日期:2021年5月

    不只意識流的《達洛維夫人》

    早前余華來澳門城市大學開講,期間提到要看《巨人傳》,讓筆者有了重溫經典的想法。本想着對於經常閱讀的人而言,這倒不是甚麼難事,執筆時才發現想得太簡單了。

    從前專業課上第一次接觸英國作家伍爾芙,是因為她的《一個人的房間》。這次卻想先講講她的《達洛維夫人》。

    故事圍繞達洛維夫人對一個上流社會派對的籌備而展開。讀者視角穿梭時間維度,並穿插於主人公的思維與現實之間。伍爾芙通過對達洛維夫人一天中生活細節的描述,來塑造她一生的經歷,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的整個英國社會。

    看《達洛維夫人》不得不提“意識流”。簡單地說,我們熟悉的傳統文學,往往會按照時間順序,或者事件的發展,去組織作品的結構。而意識流文學則是根據人物意識活動的邏輯,去安排小說段落篇幅,讓人物的意識滲透在作品的細節裡,從而構建作品。

    讀者通過女主角克拉麗莎(達洛維夫人)的視角瀏覽周邊景物,但這樣的敘事不斷地被中斷、轉換。比如一開篇,撲面而來的新鮮空氣就讓克拉麗莎想起,自己十八歲在布爾頓別墅裡的生活,進而想起與舊情人彼得的初戀。當克拉麗莎與別的人物相遇,思緒聚焦到對方身上時,小說視角又隨着這種意識的流動不露痕跡地轉到這個人物身上。而在接下來的一大段敘述裡,視角就會圍繞這個人物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展開,最後又悄悄轉回到克拉麗莎身上,就像有時候我們的萬千思緒一樣。

    比如有一幕發生在克拉麗莎的家中。當時,克拉麗莎買完花回來,知道丈夫應邀與人共進午餐,因自己沒有被邀請而有點鬱鬱不樂。她一邊縫製晚宴禮服,一邊胡思亂想。正在此時,彼得突然來訪。兩人的重逢暗流湧動,表面上的欲言又止與心裡跑過的千軍萬馬同時展現在讀者面前。彼得有個習慣,是在手裡擺弄折刀。與克拉麗莎交談時,他手中的折刀成了反覆被使用的道具,一會用手指摸刀刃,一會用折刀修指甲。彼得古怪的動作被克拉麗莎看在眼裡。這些動作激發出她心靈中一層又一層的漣漪。就只是在這樣的片刻間,克拉麗莎的意識完成了“離家出走,與彼得一起生活”的全過程。突然克拉麗莎的女兒開門進來,一場白日夢、一場意識的冒險就此走到終點。時間在伍爾芙的筆下似乎變得很神奇,一個人彷彿在片刻之間就能走完一生。這就是典型的意識流的魔術,幾乎遍佈整部小說。

    表面上看,《達洛維夫人》呈現了一種靈動的、自由的面貌,似乎想到哪裡就可以寫到哪裡。實際上,這些看似散亂的思緒能夠提供很多信息,而這些信息的分佈和排列,卻是經過作者的精心選擇和設計的。伍爾芙從小就有得天獨厚的知識儲備,她對文字高度敏感,且寫作風格獨特。面對這樣的文字語言,我們無法忽略她與精神疾病的纏鬥經歷,以及這種纏鬥帶給作品的影響,這些與當時的社會背景以及她的家庭背景有關。

    一戰對當時的社會環境與知識分子的心靈世界帶來巨大的衝擊,瀰漫在英國上空的是戰爭的陰霾和樂觀精神的崩塌。人們對傳統的強烈質疑,從政治思想領域一路滲透到文學藝術,新一代的藝術家和文學家在呼喚嶄新的審美標準。所謂的現代主義,也正是在這種背景中應運而生。

    在筆者看來,經典的重溫,如果無法讓我們將之感受或運用於當下,那大抵差點意思。“意識流”早已為眾多作者所用。出於對陳舊觀念和審美準則的質疑與反叛,也有很多作家為新興的“現代主義”搖旗吶喊過。但於筆者而言,多探究不同作家的寫作風格,多探索自己的內心世界,也算是反思生活的一部分吧。

    艾    思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