愼終追遠話清明
《逸周書 · 周月》:“春三月中氣,驚蟄,春分,清明。”孔穎達曰:“清明,謂物生清淨明潔。”看看日曆,還是閏二月,已屆清明。閏二月其實已是平年的三月了,再看陽曆,是四月了,清明正値其時。
何謂“清明”?上面有孔穎達的解釋,說得再淺白,謂物之輕清者,清澈而明朗。《荀子 · 解蔽》,顧名思義,蔽者,清澈明朗之反也。把蒙蔽物解除,是教我們正確認識事物的問題。事實上這個世界像個萬花筒,千變萬化,多的是假象,人們被蒙蔽的東西太多了,即犯了片面性的錯誤。觀乎每日的新聞,大有大的騙,小有小的騙,而受騙者往往源於人們的“私其所積”,“倚其所私”。即偏愛自己的知識經驗,依據自己的偏見。
荀子說:“故,人心譬如盤水,正錯而勿動,則湛濁在下而清明在上,則足以見鬚眉而察理矣。”意謂人心如盤中之水,平正地放着不動,那麼沉渣就留在下面,清澈明亮的水在上,則可照映人的鬚眉,察看肌膚上的紋理。
清明,也是一個節日,國人習俗掃墓。唐薛逢《君不見》詩:“清明縱便天使來,一把紙錢風樹杪。”以粵人習俗有謂清明(今年陽曆四月五日,陰曆閏二月十五)至墓閉,計共一個月期間,任何一天都可以上墳掃墓。所以連日到墳場墓地、白骨龕的場所,絡繹不絕,盡是孝子賢孫。愼終追遠,不失為國人的美德,與迷信無關。冰心《寄小讀者》二三:“清明掃墓,雖不焚化紙錢,也可訓練小孩子一種恭肅靜默的對待先人的敬禮。”我很同意這說法。
回首看看今日人們的婚宴,從前的喜帖主家方面作為發帖人,曾見過“承祖命,稟父知,為×兒授室”,不但有名有姓,有祖有宗,如今的婚宴場面,不但男女姓甚名誰的中文欠奉,只以洋文兩個洋名展示於宴會中。他日寧馨滿月,今多改為百日宴,那還在襁褓中的小生命已沒有中國人姓。也許是走國際化的先驅?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