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12版:閱讀時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香港掌故“向後看”
瑣碎日常裡的無用之用
賈母會不會捨黛取釵?
《煮題cook》
《二〇二三樓市爆煲論》
《禮物》
職醫教你守護身心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3月26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香港掌故“向後看”

令狐昭


《港人生活望後鏡》 作 者:魯金 出 版 社:三聯書店 出版日期:2023年2月

    香港掌故“向後看”

    “香港掌故之王”魯金先生(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九五年)從事新聞事業逾半個世紀。魯金原名梁濤,生於澳門,戰後定居香港。一九七〇年代起,他為報章、雜誌撰稿,同時出版了一系列環繞香港題材的著作,包括地方掌故、民生習俗、街道考源等;其文字通俗,著述繁富,廣受歡迎。除寫作外,他經常進行地區考察及出席講座,對推動香港歷史文化的普及,貢獻良多。最近再版的“魯金作品集”叢書,分別有《港人生活望後鏡》、《香港賭博史》、《粵曲歌壇話滄桑》、《香港中區街道故事》,對香港研究有興趣者,豈容錯過。

    香港史研究興起之前,很多早期事跡主要靠掌故保存下來。魯金長期聚焦香港史事,對人物掌故和時代變遷瞭如指掌。魯金掌故重視歷史脈絡,當中有不少文章關乎香港的百年發展。歷史學教授周佳榮指出,魯金掌故之所以有份量和有特色,主要因為他能兼顧新聞觸角和歷史眼光,亦能洞悉時代環境的變遷,既把文獻材料加上實際考察,又將本地事物配合中外發展。例如有關百年來香港服裝雜談,內容涵蓋唐裝衫、華人洋服、兒童服裝、學生裝、制服、粵劇服等,從港澳到東方、西方,從清末民初到戰前戰後,無所不談,使讀者猶如親歷其境。

    早在一九八八年,由魯金主編的“古今香港系列”便廣為流傳,代表作有《港人生活望後鏡》、《粵曲歌壇話滄桑》、《九龍城寨史話》。其中《港人生活望後鏡》介紹了多種昔日在香港流行的生活方式和習俗,範圍涉及飲食、時裝、娛樂、中藥等,以及曾經風行一時的俗語,既有生動活潑的描寫和親切地道的憶述,亦不乏濃厚的地方色彩。例如由“花尾大渡”改裝而成的海鮮畫舫;“包辦筵席”行業從興起到息微的過程;“火水”一詞的由來與“火水燈”的產生原因;曾經流通市面的“斗零”之含意等。

    魯金認為該書最精彩的部分,是〈被人遺忘的早期兒童遊戲〉一章,皆因它能夠讓人了解香港經濟尚未起飛之時的兒童玩樂小天地,諸如“高級”遊戲“打陀螺”;不花錢的“挑繩”遊戲;射程八呎的“霹北筒”;用葉編玩具來進行的集體遊戲“跑馬仔”與“煮飯仔”等。然而筆者比較喜歡〈趣怪入時的香港俗語〉這一章,感覺特別有共鳴。隨着社會發展,生活方式不斷改變,不但兒童玩樂方式發生具大的變化,就連不少過往廣泛流通的日常用語,現今都不為大眾所明白。

    作者精於分析俗語,及將之與當時的生活相結合,字裡行間充分反映俗語是由現實生活和社會風氣所引起。換句話說,當舊有的社會風氣和生活方式改變了,又會出現有別於以往的文化風尚,包括新的地方俗語。難怪作者強調,當我們在前進的時候,不但要“向前看”,還要適當地“向後看”。這就是回顧,這就是溫故知新,這就是此書的出版初衷。總之,要透徹了解今天,舊事舊物自然不容忽略。

    這部老幼咸宜的懷舊、消閒讀物,無疑為香港民俗、文化史提供了寶貴資料。

    令狐昭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