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救活的無花果
在家中栽種無花果,不經不覺已有二十多年。
最初是一棵,高峰期一度增至八棵。初期我只是天天澆自來水,後來得知洗米水含有花卉生長所需要的多種營養物質,腐熟後用於養花澆菜,更是很好的有機肥料,斗室的無花果受益不淺。每年都結出一些清甜可口的果實,有的更一年結果兩次。期間試過用扦插法繁殖,成活率很高,即年就結出果實。豈料近年再不見其結果,尚幸枝葉仍未枯萎,好像只是齊齊進入了睡眠期。
上個月,我終於拿起剪刀,向其中一棵主莖高近一米的無花果下手。盡量保留其僅有的枝葉,再把它切成數小段,逐一垂直放進一個小桶,讓它們三分之一的枝幹浸泡在水裡,兩天後才拿出來移植到花泥裡,放到陽光充足的花架上。
當時我的自信心很有限,只是別無良方,只求盡了個人心力。不曉得是否皇天不負有心人,幾天後,那些原來光禿禿的枝幹陸續萌發出綠色幼芽,充滿生機。最令我驚喜的是,栽種在其他花盆、生長緩慢的無花果,也一洗頹喪姿態,茁壯成長。儘管它們距離結果還有一段日子,但回復綠意盎然,我已心滿意足。
以前在網上瀏覽,曾看到半個世紀之前,外國有位科學家發現,當植物受到嚴重乾旱威脅時,會發出“卡嗒卡嗒”的響聲,並測出這種微弱的聲音是由植物組織發出,因而得出一個結論:植物也會言語。
另一位科學家則說,當你聞到花香時,其實是盆內花卉在“說話”。樹林裡散發的一種芬香氣味,正是植物之間的一種“交談”方式。為此,今後我打算多些為家中的盆栽鬆土、換土、換盆,祈盼能通過不同途徑,同盆中植物“暢談散心”。
方 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