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貴兼閏月
農曆二月完結了,而日曆仍然是二月。不過多了一個“閏”字,就是閏二月。俚語說:“一醜兼百拙,米貴兼閏月。”聽來不是味道。有謂“三年逢一閏,四季逢一春”。剛過去的三年情況如何,大家心裏有數,所謂“雞吃放光蟲,心知肚明”,如今再來一閏,黃臺之瓜,何堪再摘!陸游《蝸舍》詩云:“麥因多雨損,蠶遇閏年遲。”這都說明“閏月”的負面情狀。《漢書 · 王莽傳贊》:“紫色鼃聲,餘分閏位。”明張煌言《答趙廷臣》詩之一:“敢是天方崇閏位,黃雲白草未曾春。”柳亞子也有《陰霾》詩:“堯天舜日匆匆盡,已是窮新閏位年。”
《千字文》說:“閏餘成歲,律吕調陽。”這八個字根本是有關曆法的,我們的先祖很多發明和研究所得的定律,其中曆法,在黃帝時就有《調曆》。閏月,是農曆一年較回歸年相差約十日二十一小時,故須置閏,即三年閏一個月,五年閏兩個月,十九年閏七個月,此所謂閏月。也有閏日的,這是陽曆一年較回歸年相差五時四十八分四十六秒,積四年約成一日,置閏時在二月末加一天,這一天稱為閏日。此外更有閏分的,指農曆一年和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相比所多餘的時日。《宋書 · 律曆志中》:“周室既衰,戰國橫騖,告朔之羊,廢而不紹,登臺之禮,滅而不遵。閏分乖次而不識,孟陬失紀而莫悟。”孟陬是指正月。這句話是說連哪日是新年都懵然不知。
閏年、閏月、閏日、閏分表過,且說閏更。一夜有五更,縱使打錯更也未聞有六更,或“閏更”。閏更者是怨時間的消逝太快,從而妙想天開多閏一更。事見元人貫雲石的元曲,題名〈歡情〉的《紅綉鞋》:曲云:“挨着靠着雲窗同坐,看着笑着月枕雙歌,聽着數着愁着怕着早四更過。四更過,情未足;情未足,夜如梭。天哪,更閏一更兒妨甚麼!”閏一更,畢竟是“情未足”的妄想,像這樣的好事豈能實現。閏月只有“一醜兼百拙”,是天意乎?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