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傳警戒阻嚇假結婚
近年本澳經濟發展、社會福利優越,坊間戲稱本澳最值錢的是“居民身份證”,為取得澳門居留權,假結婚成另類蹊徑,甚至衍生“一條龍”行業代辦。不少被揭發的假結婚案關係離奇複雜,不同親屬互相假結婚、假離婚、冒認親子關係,為抵債甚至出賣肉體來換取居留權,荒誕程度令人咋舌。法院近期一宗案例顯示,一名五十多歲澳門女居民涉與內地人假結婚,成功讓後者及其三名子女取得澳門居民身份證;涉假離婚的內地妻子也被控告,三人早前被初院裁定四項罪成,監禁三年半。
假結婚問題長期困擾本澳。在過去,假結婚非獨立成罪,一般控以“偽造文件罪”。但《澳門特別行政區出入境管控、逗留及居留許可的法律制度》前年底生效後,已將申請居留許可虛偽締結婚姻刑事化,可被判監兩年至八年。
儘管假結婚獨立成罪,刑幅與過往一樣,且法庭對初犯尤其認罪者,刑罰不會重,通常有條件在判處具體刑罰後給予緩刑。今次個案適用舊法,判處四項“偽造文件罪”,因數罪競合,合共判處三年六個月實際徒刑。判決孰輕孰重,沒有足夠案件對比,各案情節不一,難以評論。但按照法律,在法院確定判決裁定被告觸犯“偽造文件罪”後,對涉案當事人及其子女所獲批的居留許可,治安當局會依法宣告無效。換言之,一旦裁定假結婚,除了刑責監禁,澳門居留權也會撤銷,是否值得以身試法、鋌而走險?
新法生效後,警方雖大力打擊,假結婚犯罪數字有所減少,警方也會適時向媒體公佈破案,以提高居民對假結婚的違法性及法律後果的認知。但假結婚禁之不絕,在坊間並非秘密。假結婚偵辦不難,難在發現,因多涉跨域、感情生活,不少事隔多年後始被揭發,但相關人士早已取得永久性居民身份證,最後相關身份是否被取消,社會不得而知。在假結婚案件與定罪而被註銷身份證方面數據之間的公佈落差及空白,應予填補,以起阻嚇。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