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難求
小狗“肥牛”幼年流浪街外時,曾被捉入澳門市政狗房。那天下午,海風獵獵,“肥牛”飢腸轆轆,正尋殘羹冷炙,豈料突然冒出捉狗隊,揮舞黑洞洞的大網兜,步步緊逼、四面圍攏,直將“肥牛”套進羅網。牠越是拼命掙扎,網兜越是死死裹住“肥牛”,連舌頭也伸縮不開,無力地喘着一絲怨氣,如同被抛上岸的魚兒,只得以沫濡口。
捉狗隊可不理,噹啷噹啷打開貨斗,一把將流浪狗們塞進密密麻麻的鐵籠,啪嚓關緊車門,呼呼聲載去市政狗房。狗房外,小花園矗立白色塑像,小孩與小狗親昵相擁,看似一派溫馨祥和。然而,一路行經犬倉,不少惡犬呲牙咧嘴、撲騰叫囂,很多小狗蜷縮角落、目光呆滯,活生生一部《監獄風雲》。
即便看護、獸醫大多數友善,“放風”時候,“肥牛”還可大搖大擺四處遛走,與牠同倉的舍友也好相與,可那一段惶恐歲月,實在不堪回首。
幸好“肥牛”很快被人領養,找到存身之家,否則牠的生命便如舍友一樣,定格於十多年前的犬倉中,只在登記簿中留下一串記錄。
市政狗房一直不敷使用,貓貓狗狗常常擠進同一倉位。七十五個犬倉、四十六個貓倉,本年初分別收容了一百三十五隻狗、七十六隻貓,長期超負荷運作,一位難求,情況堪憂。今季度,市政署闢出路環市政狗房停車場,增設三十五個犬籠和二十個貓籠,以作紓緩。當然,這也只是治標之法。市政署於是宣導“領養代替購買”,提倡“捕捉、絕育、領養”(TNA),將健康良好、性情溫順的流浪貓狗絕育後,鼓勵居民領養。
忝為領養受益者,小狗“肥牛”常常趴坐窗台沉思——為何人與狗相伴相隨,不難覓到“愛”的位置,而人與人相處就艱難得多呢?
雲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