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負時代 無負歷史 無負人民
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昨日閉幕,國家主席習近平作重要講話:“人民的信任,是我前進的最大動力,也是我肩上沉甸甸的責任。我將忠實履行憲法賦予的職責,以國家需要為使命,以人民利益為準繩,恪盡職守,竭誠奉獻,絕不辜負各位代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重托!”
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用幾十年走完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蹟,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開闢了廣闊前景。實踐證明,中國式現代化走得通、行得穩,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今年是開局之年,也是換屆之年,中國領導人在新起點上發出的系列鮮明信號,為中國新征程方向定向坐標。其中,無負人民,既是動力也是責任。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創造性地提出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路,並且在部署經濟工作、制訂經濟政策、推動經濟發展中始終牢牢堅持這個根本立場,“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貫穿習近平經濟思想。
在全國人大會議這個匯聚最廣泛民眾聲音的場合,習近平闡釋施政理念,昨日開篇不忘衷心感謝人民信任,通篇講話也離不開人民福祉。從十年前他說“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五年前“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到今次“我們要始終堅持人民至上”。“以人民為中心”,始終是中國決策者治國理政的着力導向和價值標尺。突出“人民”,意味着更關注普通人的生活和工作。
二十大閉幕後,習近平第一次外出考察就前往陝西延安,看看老鄉們脫貧後生活怎麼樣;今年春節前夕,他通過視頻連線看望慰問基層幹部群眾,詢問的也是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等“最重要的小事”。
“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在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上不斷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這些聚沙成塔的宏偉目標,更清晰詮釋出他心中的“人民至上”。
“這麼大一個國家,責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艱巨。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我願意做到一個‘無我’的狀態,為中國的發展奉獻自己。”二○一九年習主席在會見外賓時曾經這樣講過。這既是莊重承諾,也是公開勉勵。預示着:對於習近平和所有中國共產黨人來說,“人民”是不變的價值指向,“為人民”是不變的價值追求,“人民性”是永恆的價值底色。昭示着:只要把人民放在心上,把使命扛在肩上,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鬥,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古老而現代的中國一定會煥發出更加蓬勃的生機,呈現出勇往直前的磅礴氣象,創出無負時代、無負歷史、無負人民的新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