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5版:教思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待孩子應和善而堅定
兒童理財觀念轉變了嗎?
下一階段科學與科技的課程革新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3月13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兒童理財觀念轉變了嗎?

黃素君

    兒童理財觀念轉變了嗎?

    頗長一段時間沒有看電視節目了,最近偶然看到一個按揭理財廣告。內容是男孩子打電話跟女孩子聊天,女孩子邊化妝邊嘆氣說:“唉!搞緊按揭囉!自己計,好攰啊!”男孩說:“找媽咪囉!”女孩說:“仲細咩,啱啱搵咗人幫啦!”然後畫面就轉到兩個孩子到了一間按揭公司,並指出公司了解客户所需。再然後,兩個小孩變成了兩個年輕人在辦理服務的申請,並且強調服務是免費的。畫面最後由兩個孩子一起說出:按揭是很容易和輕鬆的過程。

    這個廣告的目標人群很明顯是年輕人,因為片中小孩子還未到法定的年齡已去申請按揭。但是,為甚麼要用兩個小孩拍這個廣告呢?是要說明按揭很容易,就連小孩都懂?或是通過小孩的經驗分享,向未來潛在的小孩客戶推廣按揭的服務?筆者相信,是出於後者的動機,而由孩子引起共鳴不是沒有可能性的。這裡也引發筆者對於兒童理財教育問題的一些思考。

    財務/金融素養(financial literacy)並不是新鮮的事物,這個概念較早出現於高等教育體系中的金融學科。至於現今流行於學校教育體系中的金融素養,主要是因為國際經濟貿易合作組織(OECD)將金融素養納入了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PISA)中,學校教育也因應作出了調整。然而,學校教育中的金融素養指的是甚麼?OECD 於二〇一九年公佈的一個有關金融素養評核的框架,提出了該素養的一些目的,包括了:知識、技能和態度方面的,應有效地應用相關知識和策略作出良好的決定,以便在個人和社會層面上達至幸福等,當中風險和回報是兩個在金融素養中很重要的概念。回歸到這個廣告帶出的信息——按揭。說穿了,按揭就是一種有抵押式的貸款,方便申請者置業或是進行其他的買賣,既有好處,但同時也有風險。對於成年人來說,應能對按揭有足夠的理解。但是對於一個未到十歲的孩子,連折扣和利率都未學(這些應是小學六年級的課程),就跟他們說按揭好輕鬆,是不是有點危險呢?中國人常說,切忌“先使未來錢”,要“量入而出”等。當然,筆者理解世道艱難,儲錢的速度遠跟不上通脹和物業升幅,所以年輕人以按揭式的借貸置業也是常見的,但是也需要作出風險的評估,或以“借錢梗要還”和“還得到先好借”作為提示。

    兒童理財在港澳都不算是新的事物。上了年紀的讀者或許有聽過恆生銀行的一首歌,應是一九七〇年代,無線電視兒童節目《溫故知新》小學常識問答比賽的主題曲,是由顧家煇先生作曲,招廣培先生填詞,只有四句:“小莫小於水滴,匯成大海汪洋,細莫細於沙粒,聚成大地四方。”歌曲完結後,旁白道:積少可以成多……然而,從過去倡導的理財是以儲蓄和節儉為主旋律,而今變為宣傳借貸和按揭,是個人進步了?還是社會經濟退步了?時下,金融素養已成為學校教育的關注點,然而面對媒體上的多元論述,或片面,或扭曲,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黃素君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