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有四成受訪者因疫情出現心理問題
學者:留意青少表現適時介入
【本報消息】主講嘉賓之一、澳門大學健康科學學院公共衛生及醫藥管理學系主任項玉濤表示,研究發現約有四成受訪青少年因疫情出現心理問題,預料仍會一段長時間影響青少年的生活和規劃,建議教育工作者和健康工作者須加強關注適時介入,避免問題惡化。
項玉濤受訪稱,疫情對各人群尤其青少年心理健康影響較大。透過線上研究發現與疫情前對比,兒童和青少年更容易出現抑鬱、焦慮甚至自殺想法,以及互聯網依賴和網絡欺凌等問題,因為疫情期間學校轉為網課,或引致青少年長時間依賴網絡,恢復面授課堂後未能適應沒法長時間上網,感到焦慮。
同時,疫情期間防控措施或對其造成心理上的影響,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等,需長期評估,視乎情況是否嚴重並適當治療。
研究結果顯示,約有四成受訪青少年出現這些心理問題,以輕、中程度較多,暫未見到很嚴重的程度,亦相信防控措施逐漸解除後會逐步緩解,但這些心理問題預料仍需要一段長時間才能完全消化,一定程度影響青少年的生活、規劃。建議教育工作者和健康工作者必須關注,包括加強留意兒童和青少年日常中有否異常表現、定期使用量表評估他們有否心理健康或睡眠等問題,若發現問題必須即時適當介入,避免問題趨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