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宗教千里同風
文、圖:子 凡(部分圖片由六宗教團體提供)
由本澳六個宗教團體首次合辦的“千里同風”澳門六宗教文化及文物展,現於南灣舊法院大樓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等應邀出席當天開幕儀式並主禮,顯見重視程度。專題展內容豐富,珍品眾多,是六宗教團體在特區成立後首次的聯合文化活動,可彰顯各宗教的核心價值,帶出宗教和諧的元素。
明智與愛德的交流
開幕當天,天主教澳門教區首牧暨澳門天主教文化協會主席李斌生、澳門佛教總會會長釋戒晟、澳門道教協會會長吳炳鋕、香港聖公會澳門區會會長陳謳明、巴哈伊教澳門總會主席江紹發、澳門伊斯蘭會教長丁少傑出席,與各界嘉賓一同主禮,到賀者眾。
李斌生主教有感而發稱,展覽意義就是為了某種目的、遵循某種邏輯,經過有意識的規劃設計,而形成的物件陳列,可使觀者有新的或更深刻的體會。這次展覽展出的一百多件組件,都是來自六宗教的珍貴正史見證,經過團隊多次整合及配合四個核心主題而精心鋪排。在欣賞及解讀文物所蘊含的美學與文化的同時,宣揚其道德倫理的教化精神及對社會發展上正面影響力的價值,從而了解六宗教在澳門的發展整體風貌。這次策劃令他充心體會到明智與愛德的交流合作結果。
陳謳明大主教直言,踏進展覽場館,由衷感到欣喜。展覽中,能欣賞到的不單是各宗教願意分享出各自珍貴的文化和文物,更能感受到澳門來自六個宗教的青年都可聚在一起,彼此尊重,傾出自己的時間和才能,共同籌備活動,難能可貴。盼望每一位來到觀賞展覽的人士,不但能從展品中看到文化和歷史的發展進程,更可體會到這一群青年在籌備和付出中背後所蘊含的一份愛心和包容。這些元素,正正是我們的世界、社會以至每一個人所需要的。
社會變遷四大主題
吳炳鋕道長表示,澳門五宗教於二○二一年破天荒舉辦本澳首次宗教音樂欣賞會,以音樂宣揚和平、大愛、共融、團結的信念和精神。為持續理念,六宗教團體首辦這次專題展。從展覽佈局看,充滿活力和朝氣。觀眾在一個展館欣賞到各宗教展品外,更可感受各宗教“千里同風”的精神。
江紹發主席認為,千里意味着宗教團體走過了很長的路,經歷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在這很長的路途裡,每一個團體都用了多樣的工具去實現行走這條道路的目標,這些工具就成了宗教文物組成部分,宗教行走的道路其中的一個果實是一種獨特的,基於各自宗教教義的生活模式,這是宗教文化的體現。誠邀到場觀看展覽的朋友,嘗試把眼前的每一項文物跟展覽的任何一個或多個主題結合起來。
釋戒晟法師認為,展覽中,社會大眾不僅可以走近一百多件宗教文物和藝術品,感受來自宗教殿堂的文化底蘊,也可以跟隨六宗教發展時間軸的線索,串聯起每個澳門家庭關於城市發展、社會變遷的集體記憶。還可以借由“和平”、“博愛”、“慈悲”、“省悟”這四個主題,去辨析、去反省、去探索每個現代人的訴求和道路。展覽選用“千里同風,和諧共融”的精神,來呈現和推廣澳門宗教文化,是澳門宗教界對澳門多元文化傳統感恩之心的一次集中式迸發,更是廣大澳門信眾迎接澳門多元共榮未來的一次突破性實踐。
六節火車廂的比喻
丁少傑認為,今年是該會首次與五宗教同辦宗教文化文物展,深具歷史意義,是澳門宗教大家庭的一次大團圓,希望六宗教精誠合作,努力辦好這次展覽。今後繼續團結合作,給澳門社會營造一個良好的宗教氛圍。他同時希望通過展覽能夠填補伊斯蘭教在澳門文化、歷史的空缺。
籌備過程中,要把零散內容編輯成文,可能未盡完善。丁少傑感謝香港伊斯蘭聯會和香港回教博愛社的大力支持,他們派出學者來澳參加展覽與工作坊,且帶來精彩的演講。澳門六宗教就像是一列掛有六節車廂的火車,於二月二十五日抵達澳門站,正如《古蘭經》所云:“宗教沒有強迫,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登上這列火車,自行選擇適合自己的席位,沿途欣賞人生的美景,最終抵達成功的彼岸”。
策展統籌、教區歷史檔案及文物處辦公室主任葉家祺同樣認為機會難逢,資訊量大,建議參觀者尤其年輕一輩靜心觀看,必有所獲。展覽期間安排卅多場分享會,涵蓋面廣,迎合不同人士。
珍貴展品難得一見
系列展品中,部分值得細閱其歷史及教義所在。如《天主教——聖母無染原罪》珍藏於主教公署,聖教會訂於每年的十二月八日為“聖母無染原罪”瞻禮日。另珍藏在無量壽功德林的佛教珠狀舍利子,亦首度亮相。佛舍利被供養和瞻禮它的信眾,視為無量功德的最上福田。本件展品由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湖南佛教協會會長聖輝法師,在二○○九年舉行的“萬佛佑澳門兩岸四地佛教界三大語系頌華誕慶回歸祈福大法會”上贈予澳門佛教組織。
又如基督教好撒馬利亞人畫作,是由澳門聖馬可堂教友、聖公會澳門社會服務處協調主任岑麗嫦所繪畫。此作品寓意鮮明,就是要講出誰是我們的鄰舍,以及怎樣做好別人的鄰舍。
道教方面展出澳門吳慶雲道院珍藏的天地水府萬靈神像,此工筆畫匯聚道教最高尊神(三清)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及冥府十王、天地水府諸神,約六十多位。
巴哈伊教澳門總會亦展出珍藏多年的巴哈伊教宗教標誌,被稱作“至大聖名”,所指是巴哈歐拉,常被展示於巴哈伊家庭及各種巴哈伊活動場所。“戎面符號”(左下)常被刻在珠寶上,或出現在巴哈伊建築上。伊斯蘭教亦展出帶古蘭經文的元末明初青花秞裏紅梅瓶,皆難得一見。
突破啟示值得研究
澳門文獻信息學會理事長楊開荊評價指出,本澳六宗教聯合舉辦文化及文物展,是繼五宗教早年舉辦音樂會之後的又一次新的突破。展出不少珍貴實物,如藝術品、繪畫、服飾,令人得到啟示。由於曾經把佛教和天主教歷史文獻申報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名錄》,她對澳門史料遺產的價值是充分肯定的。因此,冀對各宗教的文獻資源進行深入挖掘整理,同時呼籲對當中一些具有珍貴歷史價值的文獻予以修復,並進行電子化,更好地傳承下去。
楊開荊表示,會以此開展相關學術研究,從宗教團結為切入點,進一步揭示各信仰文化碰撞和相融合的規律性,從而形成澳門的獨特文化。通過探討澳門宗教對中西方文化的相匯,研究澳門風俗民情,以及思考宗教中國化的歷史、現狀與發展。她期望日後能就澳門各宗教的歷史發展舉辦更大型的展覽和較深入研討活動,以喚起社會對宗教共融的關注。
展期至三月十七日,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