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人生的缺憾
披荊斬棘,乘風破浪,鞠躬盡瘁,竭盡全力,無論多麼用心地經營,人生總是會有那麼多的缺憾揮之不去。面對人生的缺憾,有些人耿耿於懷,自怨自艾;有些人既往不咎,泰然處之。
本書開篇,作者就介紹了完美主義者的兩種類型,即正常的完美主義者和神經質的完美主義者。正常的完美主義者最顯著的一個特徵就是“盡人事,聽天命”。
正常的完美主義者接受挫折,包容錯誤,承認失敗,在這些負面的情緒中,會感到沮喪和失落,但他們不會反反覆覆地苛責自己,自暴自棄不會成為他們的常態。他們會認清現實,接受這些生活中的不完美,承認不如意事其實也是圓滿人生的一部分。他們會從負面經歷中總結經驗和教訓,以便提升自我,迎接新的挑戰。正常的完美主義者在實現目標,完成任務的時候,總會洋溢着喜悅之情,他們享受達成所願時所擁有的快樂。每一次目標的達成,他們總會信心滿滿,讓幸福縈繞在他們的左右。
神經質的完美主義者的一個顯著特徵,就是永遠不會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感到滿意,他們不會為了已經達成的目標而感到自豪或幸福,他們常常認為自己做得還不夠好,如果能再加一把勁,或許就能做得更好,取得更高的成就。因此總是缺乏自信,懷疑自己沒有全力以赴地將事情做到盡善盡美。為了凡事都能有一個完美的開端,神經質的完美主義者總是會陷入拖延的泥潭中難以解脫,如此拖拖拉拉,無論多好的目標都會一直處在不斷地規劃中而無法得到執行。為了凡事都能有一個完美的結局,他們總是反覆琢磨,仔細推敲,害怕錯誤,恐懼失敗。然而在實踐中,除了有些事情必須要做到一絲不苟,精雕細琢外,大多數事情只要做到八九不離十就已經是很好的狀態了。因此,不辨是非曲直,不分青紅皂白地盡責盡力,盲目地追求完美,實則耽誤了時間,耗費了精力。所以,凡事皆有“全力之事”和“盡力之事”的區別。遇到“全力之事”,就要一心一意,精益求精;遇到“盡力之事”,只要恰如其分,見好就收。神經質的完美主義者總是在壓力下徘徊,焦慮、緊張、沮喪、失落成為了他們生活中的主旋律。很多時候,擁有人定勝天的信念,會給人帶來樂觀的精神面貌,但是過度地強調人定勝天的積極意義卻會帶來消極的影響,會讓人高估自身的能力,令人的慾求永遠得不到滿足。
完美主義本身沒有善惡之分。因此,合情合理地追求完美主義,才能充分地挖掘完美主義所賦予的正向能量。對自己苛刻,往往也會苛刻地對待他人;對自己寬容,常常也會寬容地對待他人。正如本書所言:“完美並不總等於選擇完美的解決方案,很多時候,不太完美的方案反而是更好的選擇。”
電視劇《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千辛萬苦取得的經書在又一次渡過通天河的時候被河水浸濕。師徒四人只好將經書攤開晾曬。待到經書曬乾後,在收拾經書之際,有卷經書的紙頁因黏在了石上而破損,看着殘缺的經書,唐僧感到十分地懊悔,於是說道:“都怪我們沒有看管好,佛本心經已經殘缺不全了。”悟空聽了,笑笑說道:“師父,不妨事,天地本不全,經文殘缺也應不全之理,非人力所能為也!”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世界上幾乎找不到十全十美的事物。領悟缺憾之美,恰恰是一種豁達人生的智慧。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接受不完美,人生將更有深度和廣度。
林龍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