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13版:祝君健康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認識血虛對身體危害
如何及早發現寶寶發展遲緩
鏡湖醫院三月醫學常識講座
行出關心的一步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2月25日 星期
 
3上一篇  
  放大 縮小 默认        

行出關心的一步

德 蘭


    行出關心的一步

    儘管我們明白人人都會經歷生老病死,但失去親人的傷痛如非親身經歷,旁人很難想像被情緒及思緒全面掩蓋的無力感。對生命無助的感覺,如果沒有機會被轉化,積累的情緒就會慢慢讓喪親者的想法變得負面,常常被憂鬱的情緒壟罩;欠缺妥善告別,也會使在生者單方面與亡者持續連繫,在生者會緊緊抱着未盡之事的感受。例如沒說出來的道歉或道謝,總覺得生命有遺憾及不完美,演變成過份挑剔的性格而不自知。沒有處理好的哀傷情緒,剛開始只是一些社交退縮的情況,不喜歡見朋友,逐漸變得不願意見朋友,社交能力變差,與親友或同事吵架,有些人還會有失眠、胸悶、腸胃不適等情況,影響工作和生活。長久忽視,將有機會演變成憂鬱症,甚至更嚴重的精神疾患,需要服藥治療。

    雖然喪親的哀慟不可能在短時間消除,親友的心理支持及實質的幫助,將有助喪親者更快回復到日常生活,減少發生情緒病。我們或許也曾想要主動關心喪親的親友或同事,但卻不知道怎麼開口,擔心自己耽誤家屬準備後事的時間,害怕自己不會講話引發家屬傷心的情緒,不知道對方是否想談,甚至對於死亡議題我們也有恐懼。有時候我們還會給自己一個藉口,應該已經有人關心他,事情應該辦妥了。種種的原因都讓我們未能走向喪親的家屬,只將行動留在腦袋,擔心只停在自己心裡,卻沒有走多一步。

    表達關心確實需要勇氣,勇氣不是憑空而來。筆者一連幾篇文章的內容,包括介紹過悲傷五階段、喪親者的自我關顧以及陪伴的意義,能讓讀者大概了解哀傷者經歷的心理歷程,當我們見到哀傷者憤怒的情緒時不致於被嚇跑,反而能接納。我們也知道陪伴的真正用意是讓人不會感到孤單,所以我們無需假定陪伴就是要陪伴喪親者大哭,反而回歸到日常生活的同行,一起吃飯、一起處理事情、一起購物、幫忙整理家居或接送等,這都是最實際的陪伴。當我們明白陪伴並非給予指導或建議,發自內心的關懷就不用擔心講錯說話。

    政府公佈去年僅在十二月就有六百多名的病死者,代表着有六百多個家庭正在經歷哀傷。死亡的數字過年後還有增加,經濟復甦只會讓我們忙於工作,更沒有機會妥善處理情緒,金錢並不能治療哀傷。

    各位讀者,相信你不是偶然看到這篇文章,請你不要輕視自己的陪伴,累積勇氣,主動走向有需要安慰的人。你的一句問候,就可能為在情緒困境中的親友帶來改變。

    澳門心理學會 德  蘭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