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館》觀後
看許耀剛師傅推薦的舞台劇《拳館》,我以為內容一定有點詠春歷史及詠春精髓由淺入深的介紹。抱着這樣的心看《拳館》,我倒為看不到要看的內容而感到有點兒失望。
然而,《拳館》始終是一齣由專業導演、話劇工作者及詠春拳愛好者傾力打造出來的本地製作,熱情可嘉,有相當多的亮點,應先予以肯定。以下,我且試說點在整體演出上覺得不足的地方:
一、詠春能吸引那麼多中外武術愛好者,一定有其獨特之處,但編劇對此落筆不多。
二、演師父的演員演技不錯,但扮相卻嫌相對年輕一點了。薑,還是越老越辣的好!
三、鏡框式的舞台,佈景設計應是後窄前寬梯形的。如今的舞台設計是正長方形,台後正向觀眾的舞台右為房門,左為街門。街門前的武館演區戲少,破綻不多。門房前演區則因過度寫實而把拜祭先人的立式長櫃及練武木人樁前後重疊擺放。當劇中人在此兩演區演戲時,瑕疵便出現了:長櫃上祖宗神位觀眾是看不到的,而當劇中人在木人樁前練武時,觀眾只看到其側面演戲,多吊癮啊!
四、武館客廳與練武場一高一低,前後分開。如果我是舞台設計,我會把客廳跟練武場用斜坡連起來,或用黑布把客廳和習武場相連處遮上。如今透過客廳暗處一排微弱的燈光,觀眾看到的是擺放得整整齊齊的十幾雙派不上用場的黑色練武鞋!但戲中有一兩場練武者群戲,個個都已穿上練武鞋上下場的!
五、師兄弟爭吵以詠春拳交手(不是“練習”),那些片段,一點不假,拳拳到肉,扣人心弦,是全劇精華所在。如果我是導演,我會在許師傅的指點下多排練後,不安排兩演員在客廳一側(弱演區),而是在前台中以“真功夫”示眾!當然,觀眾毋需擔心,“武鬥”期間,師兄弟過招,還是會心中有數的!
周樹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