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自認開明 子女感父母屬“忽視冷漠型”
調查:管教認知親子存差異
【本報消息】澳門基督教青年會昨發佈兩項有關青少年與親子關係的調查,兩項調查均顯示本澳家長多認為自己管教方式屬於“開明民主型”,子女則認為父母屬於“忽視冷漠型”,反映親子雙方認知差異大,建議加強親職和親子教育。
“穗港澳台青少年親子關係、父母管教及子職角色”以及“本澳家長親子關係、親子管教及親職壓力”調查結果,昨日下午二時三十分在該會會址發佈,由澳門基督教青年會主任幹事練慧宏、高級程序幹事方韻,以及廣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講師吳小晉,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研究主任何新滿、台灣財團法人“張老師”基金會督導徐茂弘作網上報告。
兩項調查於去年六至十二月以隨機問卷方式進行,對象是高小至高中學生。調查並比較廣州、台灣及港澳地區的青少年親子關係,按當地人口比例四地共收集五千五百六十四份問卷。
澳親子關係最低分
調查結果發現,四地的家庭類型及經濟狀況分佈接近,以雙親及一般經濟條件的家庭佔最大比例。在親子關係方面,廣州青少年的親子和手足關係最佳,香港青少年則與家長的衝突程度最高;在父母管教方面澳門與香港青少年多數認為自己的父母屬於“忽視冷漠型”,台灣及廣州則屬於“開明權威型”,其中澳門青少年更表示,父母對自己的正面回應以及要求規範都比較少,親子關係屬於四地最低分。另外在問及各地青少年對自己作為子女的角色期望時,澳門、廣州和台灣的青少年皆希望自己能夠做到“體恤父母辛勞”、“尊重父母意見”,香港青少年則希望自己能夠“獨立自主,避免讓父母操心”。此外,四地共同發現,若父母抱持正向的管教方式,與子女的親子關係會越好,反之亦然。
親子教育建好關係
澳門方面調查發現,本澳家長認為與子女的親子關係屬於中等偏高,尤其能夠與子女相互信任,但較不認同子女的獨立自主能力。在管教模式方面,家長普遍表示自己的管教模式屬於開明民主,對子女亦具有足夠的同理和關注。在親職壓力方面,家長的整體壓力中等,壓力來源主要來自外界環境,尤其是子女的人際關係,例如結交壞朋友或受到不良朋輩影響等。
調查機構表示,本澳親子雙方的認知存在很大差異。家庭在個人成長的過程中擔任十分重要且關鍵的角色,良好的親子關係,有助於子女正面成長,亦能減少家長的親職壓力。因此,更應關注家庭中親子關係、父母與子女的親(子)職需要等議題。親子教育是合適可行且有效的平台,針對家長可多推廣正向的管教模式,針對子女則着重加強子職角色的實踐,同時針對不同年齡、族群者進行適切、符合其需求的教育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