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實支援 預防家暴
警方近日接連揭發家暴事件。其中一名已為人父的本地青年竟毆打懷孕妻子及稚齡女兒,行徑令人髮指。受虐者身心嚴重受創,更對小朋友成長構成深遠影響。如何有效支援、保護受虐者,令能挺身而出揭發惡行,值得社會深思。
綜合兩宗家暴案件,都是緣於生活瑣事起爭執,磨擦迅速激化成暴力,其中一案施虐者在長女面前向同居女友動粗;另一案嫌疑人更直接拿歲餘的女兒出氣,警方介入調查後,發現孕妻亦有被家暴的經歷,有人曾向妻子腹部揮拳,反映社區中家庭暴力的風險。據社區庇護家暴受虐人機構的數據顯示,二一年至二二年間共有二百一十六人次的受虐者入住,近半成是攜同子女入住,子女平均年齡為六歲,足見家庭暴力往往牽連下一代,破壞家庭關係和完整。同時,施暴者要負上刑事責任,對子女成長及家庭造成無法挽回的局面。
家暴成因雖多,但大都為施虐者按捺不住情緒向家人施虐,形成上一秒是親人,下一秒是仇人的困局,家庭因而破裂,任何一方都是受害者。若不幸遭遇虐待,應主動向當局及有關團體求助。社會各界亦應關心家暴事件,當懷疑發生家暴時,應主動向警方舉報,及早讓權責部門介入處理。
《預防及打擊家庭暴力法》生效至今六年多,仍有很大改善空間。當局應審時度勢,按期檢視,查找不足,全面分析法律執行狀況,梳理出不同的家暴成因及行為,切實保護受虐者,以最大力度保護婦幼應有權益。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家和萬事興,同一屋簷下,舐犢情深,哪有隔夜仇?多包容、多愛護,加強溝通,互訴心聲、多點耐心,在工作、學習、家庭之間找到平衡點,矛盾自然減少。即使愛到盡頭覆水難收,亦有制度助彼此冷靜、平衡解決問題。社會在聚焦法規阻嚇力,更應關注防患未然,盡快完善並加強推廣“家事調解”制度,避免家庭糾紛演變成家暴行為。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