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三輪車豐富文旅體驗
團體倡開發社區海岸路線升級經營
【本報消息】現時,三輪車只保留作為一種城市記憶和旅遊體驗的方式。文物大使協會會長劉瀚邦認為,隨着澳門的旅遊模式正以精細、深度和體驗為主的方向發展,三輪車具潛力成為一種讓旅客接近社區、歷史和文化的客製化旅遊配套,給旅遊業帶來新的元素,並助其歷史和功能延續下去。
劉瀚邦指出,澳門的三輪車是一種城市符號,能勾起人們對澳門的休閒印象,也符合澳門作為世旅中心的城市定位。三輪車的速度和與車伕的直接交流機會,能讓旅客更直接地接觸到澳門的環境和資訊。因此,三輪車服務的品質和體驗,是乘客對澳門印象的重要構成環節。
考慮到三輪車的特性,較適合在平坦而車流量小的道路上行駛,例如傳統的南、西灣湖海岸線,已是著名的三輪車路線之一。劉瀚邦建議,如條件許可,可開發更多社區和海岸主題遊路線,如在非繁忙時段可沿營地大街、十月初五街等內港昔日的海岸線探索,或在新口岸海濱休憩區以至日後新填海區的沿海景觀路線等,結合路線上不同建築、人文景觀和對岸遠景解說。為此,有必要持續增強車夫的素質培訓,從而提高乘客的體驗質量。
針對三輪車是個人遊為主的產品,旅客更需要能簡單清晰地取得可靠的三輪車服務內容和資訊。日後除在口岸、景點和交通樞紐等提供集合點和解說資訊外,可針對三輪車主題和特色路線製作小冊子和專題網頁,提高服務資訊的曝光度和透明度。業界亦可結合資訊和智慧科技,透過網上預約和諮詢系統來安排並配合旅客的需要,以助協調和統籌人車資源,提高經營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