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模堂區訴說氹仔故事
龍頭灣、潭仔、龍環、雞頸,聽到以上名稱,相信不少人都會聯想到氹仔,與澳門一海之隔的氹仔,又被稱作嘉模堂區。該區最初分為大氹、小氹及一粒米。過往由於泥沙淤積,在二十世紀初,澳門政府決定在大氹與小氹間填海,兩個小島從此合二為一,一粒米則成為現在澳門國際機場的塔台。
大小潭山原為兩島
現在氹仔的大潭山(大氹山)和小潭山(小氹山),就是當初的兩個小島。填海前該區有個海灣,即大氹仔灣,位於今日的大潭山和小潭山之間。
嘉模堂區最初為天主教堂區,因嘉模聖母堂而得名。位於嘉模前地的嘉模聖母堂,落成於一八八五年,曾於一九八五年重修,是氹仔唯一的天主教堂,有逾百年歷史。
站在嘉模聖母堂前,一旁可看到一座大理石十字架,對面則是一座葡式建築,曾先後用作氹仔議事公局學校及氹仔圖書館,二○○五年底改作民事登記局氹仔分站,為婚姻註冊處。
百年聖堂婚攝熱點
嘉模聖母堂樓高三層,具有濃厚的南歐宗教建築色彩,古樸典雅。外牆粉刷上淡黃色彩,令人有浪漫溫馨的感覺,加上對面是婚姻註冊處,教堂一帶成為許多新人的理想拍攝景點。
嘉模堂區的主要街道集中在氹仔舊城區內,至今保留了許多古舊建築物,每一處都是一個氹仔故事,見證着氹仔的發展和變遷,也令澳門昔日的漁村風味得以保存。
欲知更多詳情,可立即掃碼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