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現實版《狂飈》
內地“打傘破網”成績矚目
【中新社北京九日電】以掃黑除惡為背景的熱播劇《狂飈》近日收官。《中國新聞周刊》刊文盤點中國近年來的掃黑除惡專項鬥爭。
二○一八年一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關於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通知》,提出為“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進一步鞏固黨的執政基礎”,開展為期三年的全國掃黑除惡專項鬥爭。
二○二一年九月十七日,中國公安部刑偵局局長劉忠義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總結說,三年裡,全國共打掉三千六百四十四個涉黑組織、一萬一千六百七十五個惡勢力犯罪集團,破獲各類案件二十四點六萬起,其中包括湖南“操場埋屍案”、雲南孫小果案、海南昌江“土皇帝”黃鴻發案,黑龍江哈爾濱“李氏三兄弟”案等一大批典型涉黑案件。
對黑惡勢力零容忍
專項鬥爭開始之後,民眾注意到,過去喊了多年的“打黑除惡”,已升級為“掃黑除惡”。一字之差,意味深遠。中國廉政法治研究會副會長楊永純分析,這體現了黨和國家對黑惡勢力零容忍的態度,堅決鏟除、不留死角。
黑惡勢力的隱蔽與滲透,一方面成為掃黑除惡的難點,另一方面也讓受害人敢怒不敢言。四川省綿陽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有組織犯罪偵查大隊大隊長劉宗瑜表示,他們在工作中發現,其他類型刑事案件的受害人、受害人親屬以及證人等往往會踴躍舉報,但在涉黑涉惡案件中,基於對黑惡勢力的恐懼,很少有人會主動報案,證人也不願作證,這成為辦這類案件的一大難點。
專項鬥爭開始後,“群眾不敢舉報黑惡勢力”也很快被作為重點問題,進行了專門探討。
官員甘當“保護傘”
黑惡勢力“保護傘”是掃黑除惡鬥爭中的另一大難點。多個案例顯示,一些黨政幹部,特別是政法系統官員被黑惡勢力圍獵後,甘願充當“保護傘”的案例屢見不鮮。這些“保護傘”覆蓋多個級別,既有省部級官員,也有一些基層派出所民警。他們被圍獵後,就開始“保黑護惡”。
打“保護傘”,因此成為掃黑除惡的重中之重。二○一八年發佈的《關於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通知》指出,對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中發現的“保護傘”問題線索優先處置,發現一起、查處一起,不管涉及誰,都要一查到底、絕不姑息。
幾年來,“打傘破網”取得了引人矚目的成績。截至二○二二年四月底,全國共查處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問題十點一萬個,給予黨紀政務處分九點二萬人。
掃黑除惡入常態化
影視作品有大結局,現實版的掃黑除惡則仍然在路上。專項鬥爭圓滿收官之後,掃黑除惡並未停止腳步。二○二一年五月,隨着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鬥爭鞏固專項鬥爭成果的意見》,掃黑除惡轉入常態化階段。
西北政法大學刑事辯護高級研究院副院長、北京尚權律師事務所主任毛立新稱,掃黑除惡從專項鬥爭轉向常態化打擊,主要是克服專項鬥爭這種運動式執法所帶來的弊端,通過日常化、法治化的形式,來避免黑惡勢力死灰復燃。常態化掃黑除惡的核心就是要加強日常執法,將黑惡勢力消滅在萌芽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