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01版:澳聞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內港擋潮閘暫擱
高開賢倡主動協調業者搬遷
路環西圍堤成湖有眉目
新城A區堤圍分三期優化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2月8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內港擋潮閘暫擱



政府擬暫時攔置內港建擋潮閘計劃


羅立文


政府昨向立法會議員介紹擋潮閘仿真結 果和防災減災工程進度

    待完成內港南防洪工程觀察效果再決定

    內港擋潮閘暫擱

    【本報消息】政府昨向立法會議員介紹“擋潮閘仿真結果和防災減災的工程進度”。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表示,內港南泵站及下水道工程建成後,有助進一步紓解內港水浸,故現階段暫不啟動內港擋潮閘工程,冀先完成內港南等短中期防洪工程及觀察效果後再決定。

    年均閂閘僅二點一次

    介紹會昨日下午三時舉行,由羅立文、公共建設局長林煒浩、公建局區域合作及大型建設處長黃光裕、國家仿真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代表游景玉及亞洲仿真控制系統工程(珠海)有限公司代表高文杰等主持,多位議員出席。

    高文杰介紹,內港擋潮閘全長五百五十二米,防潮標準爲二百年一遇,設計潮位海拔三點八五米(對應潮高五點六五米),排澇標準為二十年一遇(日降雨量四百三十七毫米)。當閂閘後,閘內水位近期控制在一點五米,遠期一點八米。經評估,擋潮閘每年平均關閘約二點一次,每次關閉操作約需一點五小時。

    守住內港其他地會浸

    根據仿真結果,擋潮閘在“天鴿”、“山竹”、三點八五米潮位等極端天氣條件下,可以擋住閘外潮水保護內港,但閂閘後會令閘外附近水道的水位壅高,如河邊新街、西灣大橋橋頭增幅約〇點一二至〇點一九米,其他臨岸水位點的增幅均小於〇點一米。

    高文杰指出,擋潮閘雖保護了內港,但澳門半島東側和南側仍會出現水浸,故需要加強防浸措施,如加高堤圍及加強排水能力。仿真項目並模擬更極端天氣及多重不利因素疊加下,包括比“天鴿”風速大、天文潮及豪降雨等,擋潮閘仍可較好地保護內港,但澳門半島將出現不同程度水浸及閘外水位上升。

    議員李靜儀關注是否建內港擋潮閘及對閘外周邊地區的影響。羅立文表示,擋潮閘建成後有助解決內港水浸,但不排除澳門半島有小水浸,認為工程“解決七至九成問題即可以”,無法保障百分百。

    造價貴用得少難養起

    羅立文指出,市政署完成內港北雨水泵站箱涵渠工程後,內港北近兩年每逢風雨天均問題不大。政府現正建設內港南雨水泵站及下水道工程,預計二〇二五、二六年完工,相信屆時亦可解決內港南的水浸。倘效果理想,擋潮閘工程未必要做。其次是值不值得建設。建造擋潮閘需耗費數十億元,每年使用次數有限,維修保養昂貴。擋潮閘暫未決定建或不建,但他個人認為“唔做嘅機會大啲”。希望先完成內港南防洪工程及觀察效果後,再硏究建設與否。

    擋潮閘外再無取代案

    議員林宇滔表示,〇八年颱風“黑格比”後政府提出擋潮閘工程至今,並無任何風暴潮應對措施,批評多年來防災工程無作為。羅立文表示,以往的政府在內港做了“二十年一遇”(防洪標準)的堤圍,但“天鴿”後認為要增強至“一百年一遇”。但內港堤圍冇則、冇資料,這個Plan A“一定會超支,我唔夠膽做”,故提出Plan B擋潮閘;研究後認為擋潮閘不應現階段啟動,他亦冇Plan C。

    蓄洪池列遠期待評估

    李良汪關注部分防災減災工程與過往規劃不同,尤其蓄洪池是否仍建設?羅立文表示,原規劃的司打口及狗場蓄洪池已不準備建設。政府資料顯示,未來內港雨水泵站抽水能力提高及容量增加至可泵送整個設計流量,故現階段毋須建司打口前地蓄洪池。冀先興建內港南防洪工程及評估成效後再決定,故司打口蓄洪池列作遠期工程。

    葉兆佳提議降低內港堤圍高度及保留司打口蓄洪池,以便能觀看灣仔景色。羅立文稱,內港堤圍工程要考慮碼頭運作,兩個碼頭之間可升高,但碼頭門口不可升高,除非內港沒有碼頭。林煒浩補充,內港堤圍連住建築最能起保護作用,但考慮到碼頭運作及車輛出行等,暫無條件做全圍式。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