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3版:藝海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余佩欣《睇你點睇》分享直播文化
戴碧筠激發“遊戲火花”
《澳門人·澳門事》介紹牛房倉庫展覽
《家家有本事》談食物安全
祥樂樂苑金碧上演
理想失落與無奈人生
廣州大劇院國潮跨界音樂會開年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2月7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理想失落與無奈人生

小也


《給十九歲的我》

    理想失落與無奈人生

    ——談《給十九歲的我》

    十年的歲月、過萬小時的素材、六個受訪對象,濃縮在一百三十多分鐘的影片裡。《給十九歲的我》既是成長記錄,又是社會變遷,更是無奈人生與理想幻滅的見證,導演視野與剪接功力非常強勁。

    香港紀錄片《給十九歲的我》因拍攝倫理、受訪者私隱等所掀起的爭議與風波,為近年影壇罕見。撇除這些因素,影片成績優異,展現六位女生在二○一一年起十年來的變化,具有劃時代意義。事關這十年間香港經歷多宗社會事件,對青少年成長多少有影響,影片因而更有寫史與記錄等作用。

    影片源於香港英華女校的校舍重建,但影片不拍工程,拍攝當時中一學生的成長,因為她們經歷舊校舍、臨時校舍及新校舍的三個階段。張婉婷團隊花十年時間兵分幾路拍攝多位女生,最終選取六人為重點;難度極大,從中呈現不同人、不同家庭、不同理想,有的在破碎家庭,有的是新移民,有的希望升劍橋,有的想成為香港小姐,交織出她們的年少時的願望,純真率直。也反映當時的家庭狀況,仿如社會寫照。

    年少的理想,成長的失落。六位女生逐步成長,逐漸偏離理想與歡笑,有的被逼移民,有的受同學誤解而憂鬱,其中的單車好手在運動與學業之間的決擇,有血有肉;重點應是成長後能否願望成真?影片以真實記錄方式,道出人生總被這樣那樣的事折騰,無奈地接受現實,走進自己不想要的道路,傷感慨嘆。

    片中沒有刻意插入大量新聞片段,但兩、三個社會事件的畫面,也讓學生談及社會事件,更透過教師“要聆聽學生聲音”的說話,說出年輕一代對社會有重要性。

    《給十九歲的我》素材豐富,格局龐大,從記錄女生的成長步伐開始,漸漸輻射至人生、理想、家庭到社會面貌,交織着香港十年來的人與事,今天回看,不無感觸。

    lhaio@yahoo.com.hk

    小  也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