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文化底蘊促旅業復甦
中央昨公佈周一起恢復內地居民與澳門團隊旅遊經濟活動,社會各界熱切歡迎,相信政策對澳門旅遊復甦及恢復經濟活力,將發揮明顯促進作用。但打鐵還需自身硬,社會各界尤其是旅遊、零售、餐飲及住宿等服務業,應做好準備,抓住旅遊市場新機遇。
過去三年受疫情猛力衝擊,不少業者大受影響,不乏感到前景未明,或意興闌珊,甚至選擇關門大吉“止蝕”。經歷一波汰弱留強後,本地旅遊服務業“版圖”已重新大洗牌。“有危自有機”,堅持留下來的業者苦苦咬牙支撐,多能自強不息,因應時代趨勢積極轉型,讓服務走向精緻與深度,“打斷手骨顛倒勇”便是最好的寫照。
自上月免核檢通關以來,來澳旅客大幅增長。以最近內地春節黃金周假期為例,本澳總入境旅客已較去年大幅上升近百分之三百,酒店平均入住率亦超過八成五,成績理想。如今全面恢復內地與港澳團隊遊,進一步為沉寂三年的旅遊市場注入活水。現階段,旅遊服務行業若要抓緊機遇,迎接商機,盡快啟動人力整備、提升接待能力是關鍵。
這個金融科技時代,錢包、消費、旅遊線路等,都能透過智能手機解決,意味着金融科技結合觀光旅遊勢在必行。業者須與時俱進,採取科技手段促進發展,以應對旅客可能出現消費模式的轉變。當局應持續探討“旅遊新模式”,積極求變,推進旅遊業利用科技不斷深化監管、服務、展示、經營功能;加強“旅遊+”融合,通過科技手段,開發數位化體驗產品,發展沉浸式互動體驗、虛擬展示等新型旅遊服務,促進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
整體而言,當局更應着眼於提升澳門作為旅遊城市應有的服務質素,尤其要汲取過去經驗、教訓,好好分享客源,而非草草分流旅客,解決交通擠塞、景區“人滿之患”等硬體配套不足。不妨多挖掘、活化旅遊景點周邊的歷史文化底蘊建築物,打造特色旅遊路線,或借助美食導賞吸引遊客走進社區,營造有利於旅遊消費的市場環境,助力澳門疫下經濟復甦。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