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鴻細倡互動體驗推廣濕地價値
【本報消息】今日是國際濕地日。立法議員、群力智庫副理事長梁鴻細建議當局持續普及本澳濕地及生物多樣化的認識,並將十年一期的濕地生態研究報告,調整至五年或兩年一期公佈,喚起公眾關注保護濕地環境;同時亦可持續完善本澳濕地周邊配套,向旅客居民推廣濕地價值。
梁鴻細表示,本澳位於珠江出海口的西部,氣候潮濕,加上每年有大量沙泥淤積本澳沿海區域,讓本澳海岸灘塗逐漸擴大,形成珍貴的濕地資源。當局早於二○○三年將靠近填海區西側面積約五十五公頃的路氹濕地列為路氹城生態保護區,藉此保護珍稀候鳥黑臉琵鷺和五十多種候鳥的棲息地,加強相關綜合管理。
近年,市政當局亦在龍環葡韻濕地沿岸及生態步道上設置解說牌,向遊人介紹在本澳濕地常見生物品種及知識,並定期舉辦“遷鳥千尋——濕地觀鳥”活動,持續推廣澳門濕地保育。為響應紀念日,當局本月四日舉辦“綠色濕地日”活動,鼓勵居民親近大自然。
梁鴻細認同當局相關推廣工作,並指當局於二一年曾公開多項有關濕地生態研究報告,包括濕地水質評價、龍環葡韻鷺鳥變化情況、全澳鷺鳥變化情況等。
他建議當局持續相關研究,並將十年一期的變化情況,調整至五年或兩年一期公佈,讓社會能更緊密地追蹤監察濕地環境、底棲動物群落及候鳥動態,更好地保育生物的棲息地,維持本澳生物多樣性,共同維護生態的平衡與穩定。
完善周邊配套
香港、橫琴、台灣等地區均設有濕地公園,以生態復育及教育導覽方向,推廣當地濕地原生動植物和自然生態。本澳濕地面積相對較為袖珍,但亦有一定獨特性,建議當局可考慮持續完善濕地周邊配套,如公共交通接駁、無障礙設施等;加設展示版,展示多年來當局系統收集本澳濕地區域的植物、生物、水質及周邊環境等資料,讓居民或遊客可更深入了解本澳生物多樣性。
如有條件,冀開放更多路氹生態區的設施,並於周邊覓地建設濕地生物展示區,爭取復辦參觀活動,以互動體驗的模式,推廣濕地價值,教育居民保育濕地資源的方法,充分發揮當局生態保護的引領、優化及宣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