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八良辰吉日穀旦
今天是年初八,歲後八日為穀日,姑稱之曰“穀旦”,庶幾近矣。穀旦,良辰之謂也,是為好日子。《詩 · 陳風 · 東門之枌》:“穀旦于差,南方之原。”孔穎達疏:“見朝日善明,無陰雲風雨,則曰可以相擇而行樂矣。”穀旦正是吉日的代詞。
《詩 · 小雅 · 天保》:“天保定爾,俾爾戩穀。”幼時在鄉間偶到城鎮,見到一家銀號,當時該鎮沒有銀行,這門高戶大的銀號就很了不起了,在賬房的門楣上有“戩穀”兩字,對“戩”字一竅不通,連讀音也不懂,不過書體很美,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原來戩,福也;穀,祿也。這是毛傳(毛詩的傳釋)說的。
穀,萬民賴以食,所以張衡《東京賦》說:“所貴惟賢,所寶惟穀。”李善注引《范子計然》:“五穀者,萬人之命,國之重寶。”穀,亦官俸也,古人常以穀物計祿。《論語 · 憲問》:“憲問恥。子曰:‘邦有道,穀;邦無道,穀,恥也。’”憲(原憲)問如何始算恥辱?孔子回答他說:“國家政治清明,做官領取俸祿;國家政治黑暗,做官領取俸祿,這就是恥辱。”孔子的意思是:國家政治既然清明,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活像《鏡花緣》的君子國,官簡直是多餘,沒事可做的,卻白白地領取高薪厚祿,固然羞恥;相反,國家無道,雞犬不寧,民不聊生。這情形,誰為為之,孰令致之?是官無能也,他們尸位素餐,領取高薪厚祿,寧不羞乎?《論語 · 泰伯》:子曰:“三年學,不至於穀,不易得也。”孔子說:讀書三年而不抱着做官,領取“穀”(俸祿)的念頭,實在難得。今古不同,在今天“三年學”只是幼兒園程度。
值得一提的是:“榖”也音“谷”,這是一種落葉喬木植物,《詩 · 小雅 · 鶴鳴》:“爰有樹檀,其下維榖。”它與五穀的“穀”字只是少了左半部“禾”上面的一劃。有一種紙曰榖皮紙,幽州人稱之為榖桑,或曰楮桑。
還有“五穀豐登”的“登”,據《字彙補》作“東職切。”通“得”,是取得、獲得。《顏氏家訓 · 勉學》:“夫學者,猶種樹也,春玩其華,秋登其實。”讀曰“秋得其實”。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