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從天文開始
說起攝影起源,第一時間也許想到英國的塔爾博特,約翰 · 赫歇爾(John Herschel)這名字,卻不一定即時在腦海浮現。但歷史證明,如果沒有他,就沒有“攝影”。
在歷史洪流中,有些人窮其一生,專注做好一件事,深入鑽研,大器晚成,最終名留青史。然而這位十九世紀的英國科學奇才,在天文、化學和數學方面皆成就斐然,他對攝影的貢獻,更像是魔術師的精彩表演,完美示範在科學世界,如何以其豐富的化學知識,將攝影帶到現代生活之中。
虎父無犬子,約翰 · 赫歇爾的父親,是享有“恆星天文學之父”美譽的威廉 · 赫歇爾。威廉曾自製望遠鏡觀測月球、測量月球山峰的高度、編撰雙星目錄等。在觀測天文學上,當兩顆恆星在地球觀察時,因視線方向相當接近,於是從肉眼所見如同只有一顆恆星,但以望遠鏡觀察,則可清楚分辨一對恆星,亦即雙星。一七八一年三月,威廉觀測雙星時,竟發現了天王星,自此在英國天文學界聲名大噪。
身為家中獨子,約翰 · 赫歇爾跟隨父親腳步,長大後從事天文研究,亦為他日後探索天文和攝影的可能性揭開序幕。赫歇爾畢業於伊頓公學及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求學期間認識了同為數學家的查爾斯 · 巴貝奇和喬治 · 皮科克,及後成為好友。赫歇爾受父親影響,同樣懂得製作望遠鏡。他用了短短三年,跟另一名英國天文學家紹斯(James South)合作,共同校對其父親編撰的雙星目錄和星表,並分別獲得英國皇家天文學會和法國法蘭西學會頒授獎章。青出於藍的赫歇爾,在天文觀測上成就斐然:他曾前往南非測量南天的恆星,亦曾觀測到哈雷彗星回歸。南非之旅後,赫歇爾出版了《在好望角天文觀測的結果》,提出了土星七顆新衞星的名字,五年後再提出天王星四顆衞星的名字,全部沿用至今;其著作《天文學大綱》,曾被清朝數學家李善蘭和英國傳教士偉烈阿力合力翻譯成中文《談天》。
借助天文望遠鏡,人類得以用肉眼觀星。但觀星畢竟是剎那的,如何利用化學知識,以瞬間捕捉光影的方式“摘星”,封印混沌太虛的片刻永恆,赫歇爾一直躍躍欲試。他小試牛刀的首張攝影作品,先瞄準那道宇宙天梯—由他的父親建造、高達四十尺的天文望遠鏡。赫歇爾首幅玻璃乾版影像,攝於一八三九年九月,其父曾以這支望遠鏡,先後發現土衛一、土衛二、土衛六和土衛七(全為土星的衛星)。後來因安全考量,赫歇爾在一八四〇年將望遠鏡拆除。
礙於當年的攝影技術所限,人類未能將直接觀測到的宇宙星體化為影像,取而代之的,有這幅實驗性質濃厚、以卡羅法拍攝而成的“哥白尼環形山模型”。環形山,又稱撞擊坑,由隕石撞擊後在天體表面形成的環狀凹坑。在月球表面,除了以十五世紀天文學家哥白尼命名的環形山外,亦分別有取名自赫歇爾父子的隕石坑。
醉心天文觀測的赫歇爾,亦運用其對化學的認識,鑽研其他攝影方法,例如今日稱為“藍曬”的氰版攝影法,對早期攝影的演變貢獻良多。而“攝影”、“正片”、“負片”、“快拍”等詞彙,至今仍被廣泛使用,基本上都跟這位“攝影之父”有關。
(英國早期攝影先驅赫歇爾 · 二之一)
撰文:杜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