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不意味着人口紅利消失
中國國家統計局十七日公佈,二○二二年末全國人口(包括卅一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卅一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員)十四億一千一百七十五萬人,比上年末減少八十五萬人。
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原新對中新社指出,二○二二年是中國人口負增長的一年,但並不意味着人口紅利消失。
他強調,必須看到人口發展的階段性。人口負增長的早期階段是一種溫和的人口減少,所以依然會沿襲人口規模巨大的慣性;但在人口負增長的遠期階段,如果生育率仍未有所回升的話,就有可能導致一種直線性的減少。
“我們依然處在人口規模巨大的慣性中,人口規模巨大意味著潛在市場規模巨大,伴隨經濟持續發展、收入水平提高、消費能力強勁,由此帶來的超大市場規模不可估量。”原新說。
紅利有更寬泛定義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副理事長屈宏斌指出,“我們過去單純依靠勞動年齡人口數量上的人口紅利在慢慢消失,但是人口紅利應該有更寬泛定義,不僅僅要看數量還要關注質量。”中國的人口紅利並沒有完全消失,因為人力資本才是影響勞動生產率的更為重要的因素,而中國人力資本在未來有望繼續提高,教育投資可以進一步增長人力資本的優勢。
“通過教育提高勞動人口的素質質量可以創造出新的人口紅利,只要做得好,完全可以對沖勞動人口數量的下降。”屈宏斌說。
負增長與經濟並存
事實上,國際經驗表明,人口負增長並不意味着經濟負增長。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劉厚蓮說:“我們觀察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十三個國家人口負增長和經濟增長的事實。這些國家在經歷不同程度的人口負增長時依然保持經濟增長。由此可見,人口負增長並非經濟衰退的決定性因素,人口負增長與經濟增長是能夠並存的。”
針對如何妥善應對人口負增長,一些專家也給出相關建議。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教授宋健認為,要鼓勵生育,在建設生育支持體系過程中,要關注家庭發展,減輕家庭負擔,提升家庭發展能力,為扭轉低生育率困境創造必要條件。
(北京十七日電)
中新社記者 劉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