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設人幣計價交易所 潛力巨大
【本報消息】粵港澳大灣區金融論壇上,嘉賓圍繞“在澳門設立以人民幣計價金融資產交易市場推進路線圖”作探討。有嘉賓稱可以綠色金融、碳排放交易為切入點;另有嘉賓倡把握綠色資產和科創企業機遇。
立法議員、澳門銀行公會主席葉兆佳表示,發展現代金融,若沒有資本市場,或較難成為成熟的金融中心,故在澳擁有“一國兩制”,且在深合區特殊區域下,能否設立人民幣計價金融資產交易市場?若有資本市場,相信有利灣區及國家發展。值得留意的是,澳門有什麼資產可交易,且可與周邊市場區別開來。
以碳排放交易切入
在灣區規劃綱要提到發展綠色金融,若從灣區九市看,現時綠色金融債券貸款發展快。澳門綠色金融雖然起步較晚,但正努力追趕,假設有金融資產交易市場,綠色金融、碳排放交易可成為切入點,特別是內地碳排放交易還需要國際市場對接。他希望可抓緊機遇,在深合區建相關交易場所,並引入國際基金、投資者,利用深合區特殊地方,形成特殊制度,讓大家集中在這平台上;同時,符合國家戰略、對國家有利,澳門也可參與在其中。至於其他交易標的,或風險較高、或要面臨同類競爭。
騰訊金融研究院副院長、首席研究員王志峰指出,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推進中,海外人民幣必然大規模增長。留意到現時對外交易,包括與俄羅斯、巴基斯坦交易有的,均有採用人民幣計價,在這背景下,在澳設立人民幣計價的交易場所,潛力巨大。
把握綠色資產機遇
從貨物角度看,全球綠色發展成為新的驅動力及變革方向,當中會衍生巨大投資機會以及新的類別資產。若僅靠現時傳統信貸和境內資本市場,則可能難以提供,在這背景下,澳門若有交易所,就可把握機會。
此外,科技正在各方面推動不同產業發生巨大變革,在這變革過程中,必然有更多科創企業誕生。假設澳門有交易所並可適當降低門檻,將可發揮巨大空間。在內地有一億多的市場主體,上百萬的中小微企,目前交易所可容納的企業有限,認為可在其中抓緊機會。
會上,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代主席余雨生、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邱志剛、中國銀行澳門分行資深業務總監許志瑜、中華(澳門)金融資產交易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副總裁阮天璕、澳門科技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彭運朋發言。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譚松濤擔任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