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07版:攝影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善用手機的“三光”
光影中不能承受之重
帕米爾高原巨龍——盤龍古道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12月24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光影中不能承受之重

撰文:杜 然 攝影:W. Eugene Smith


尤金 · 史密斯


《水俁市》攝影集封面


《尤金 · 史密斯:以相機作良知》

    光影中不能承受之重

    說起巴西攝影師薩爾加多(Sebastião Salgado),怎能不提他在攝影上的啓蒙——美國新聞攝影記者尤金 · 史密斯(W. Eugene Smith)。這位專題攝影之父,每每站在戰爭和社會不公的對立面,用相機和文字,揭露箇中殘酷真相。

    對新聞攝影精神的堅持與執着,大概可以解釋史密斯為何在攝影界享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生於美國肯薩斯州的他,九歲時已擁有人生第一部相機,但小時候的史密斯,一心只想拍攝飛機。十五歲那年,史密斯已積極投稿,作品不時在社區報紙上刋登。同年,他的父親自殺,成為了報章新聞,但報道的內容卻扭曲失實。這件事對史密斯一生影響至深,激發他往後立志要成為新聞記者,堅守新聞攝影必須真誠的信念。

    既然新聞攝影以誠為本,除了內容要翔實,要將故事的完整內容和盤托出,背後需要大量的有力證據,史密斯以相片說書的本領,令他享有專題攝影之父的美譽。專題攝影,亦稱影像式論文(photo essay),泛指能夠引起觀眾情緒的一連串相片,當中涵蓋純粹圖說、相片再附加小段評論,以至圖文並茂的完整論述等表達方式。

    在新聞攝影的世界,史密斯備受同儕和後輩敬重,除了他毫不修飾、直視人間善惡的作品風格,還有他不畏強權、敢怒敢言的作風。一九四四年,第二次世界大戰趨向白熱化。作為美國《生活》雜誌攝影團隊的主將,史密斯多次實地採訪太平洋戰爭中美軍多場跳島戰役,親歷塞班島、關島和硫磺島上的苦戰。在沖繩戰役中,他更被迫擊炮打傷。休息逾月後,史密斯在《生活》雜誌復工,但他對新聞攝影的看法、加上偏執兼稜角分明的性格,導致他和編輯團隊的意見日益分歧,最終他決定向《生活》辭職,並轉投馬特蘭攝影通訊社。

    在工作上換來更大的自由度,史密斯在攝影風格及報道方式上,更加忠於自我,例如他關於“水俁灣事件”的專題攝影。一九七一年,史密斯隨日籍妻子赴東瀛度蜜月,期間了解到“水俁病”肆虐當地社區實況,最終更花了三年的時間,完成這項披露日本社會及工業醜聞的專題報道。在調查期間,史密斯發現病情嚴重之因,源自上世紀二十年代中,日本一間氮肥工業龍頭,將含有汞的工業廢水,直接排放到水俁灣。水俁灣乃熊本縣漁民賴以維生的漁場,當日傾倒的毒水,在數十年後卻成為一種怪病的元凶:患者口齒不清、神情呆滯,重症者更出現痙攣、神經錯亂等症狀,最後死亡。後經日本官方調查,水俁病實為有機水銀中毒,由人畜長期食用含有汞的水產所致。在採訪過程中,史密斯不時參與當地居民控訴無良企業的示威,期間他被人毆打,左眼更差點失明。

    “每次我按下快門,就是一聲對惡行的斥罵,然後希望相片可以存世經年,渴望後人從中得到心靈上的共鳴。”數十年的新聞攝影歷程,令史密斯身心傷痕纍纍,長年依賴酒精和藥物度日。他的輝煌戰績,代表着傳統平面媒體報道的黃金歲月。如今資訊泛濫,影像傳播只在彈指之間,攝影或許就如史密斯所言,一張或一組相片,充其量只不過形成微弱聲浪,如果可以從中誘發伸張正義的意識,足矣。

    撰文:杜  然

    攝影:W. Eugene Smith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