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8版:視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賀歲迎祥——紫禁城裡的春節文化展序言
唐元素晏
蔡樹榮作品
旗手揚帆 遊子歸航
設計評論(二)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12月20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旗手揚帆 遊子歸航

杜 然


棋手 倫勃朗

    旗手揚帆   遊子歸航

    要數西方肖像畫的大師級人馬,杜勒(Albrecht Dürer)和倫勃朗(Rembrandt)的地位,可謂不相伯仲。兩人的作品,不少皆為各國博物館所珍藏,但也偶有滄海遺珠,倫勃朗的《旗手》便是其中之一。

    十七世紀是荷蘭的黃金時代,貿易、科學與藝術成就,在歐洲獨佔鰲頭,普遍被視為荷蘭史上國力最鼎盛時期。有荷蘭有史以來“最偉大畫家”美譽的倫勃朗,一生留下眾多經典畫作,而他從少年到老年的自畫像,除了展示他素描、油畫、版畫及速寫的上乘畫功以外,細看他不同時期的容貌變化,宛如翻開一本自傳的目錄,教人好奇倫勃朗每一個表情背後,到底有甚麼不為人知的故事。

    例如在一六三六年,正值倫勃朗藝術事業如日方中之時。當年三十歲的他,決定從家鄉萊頓移居阿姆斯特丹。在遷移期間,他畫了《旗手》。西方藝術史學者認為,這幅疑似自畫像,是倫勃朗早期的野心之作。當時的荷蘭民兵組織,最捨得大撒銀彈,聘請一流畫家為他們繪製肖像,當中以倫勃朗最為炙手可熱。充滿戲劇性的畫風、明暗對比強烈的亮色描繪手法,再配合神話及宗教故事等題材,是倫勃朗的致勝之道。根據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的說法,《旗手》水準之高,奠定了倫勃朗往後的作品風格,而他在肖像畫創作上的突破,在當時更是無出其右,無形中為倫勃朗創作另一經典《夜巡》,起了推波助瀾之效。

    《旗手》繪於荷蘭,到底如何流落異鄉,大概已無從查證。但由於這幅畫在過去近數百年來幾度易手,而不同階段的收藏者,亦全部非富則貴,地位顯赫,這無疑提升了《旗手》的歷史及市場價值。《旗手》最早由英王喬治四世擁有。一八四四年,畫作成為法國羅斯柴爾德家族藏品。直至去年十月,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計劃斥資一億七千五百萬歐元,其中超過八成來自公帑,目的是將倫勃朗的《旗手》帶回荷蘭祖家。

    執筆時,羅斯柴爾德家族對博物館的“誠意”表示滿意,但有關交易仍待最終落實,荷蘭方面則有待國會通過相關撥款。一旦交易完成,荷蘭當局有意先在全國舉辦《旗手》的巡迴展覽,然後將畫作永久展示在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的榮譽畫廊。其實早在三年前,博物館曾展出《旗手》,當年羅斯柴爾德家族亦首度表示有意出售。消息一出,法國政府原本打算頒佈出口禁令,並聲言《旗手》乃法國國寶。然而法國最後卻因未能籌集足夠資金,在《旗手》爭奪戰中率先出局。相反,荷蘭一直伺機而動,直至去年終如願以償。該國的教育、文化及科學部長發表感言,內容提及《旗手》經歷了跨世紀的漫長旅程後,快將回歸故土,讓所有國民有緣一睹荷蘭黃金時代的藝術魔力。

    杜    然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