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6版:澳門街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東望洋燈塔點燈早於其他東亞燈塔考
缺少遠見的決策
五軍虎華光文化表演
彩繪石階
松山跑步徑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12月11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缺少遠見的決策

田中泓


    缺少遠見的決策

    已被完全清拆的氹仔紗廠遺址,曾經承載過甚麼內涵?

    一九六七年原稱時代紗廠的工廠,因香港工潮而從未真正投產。翌年覓得新廠商並以“澳門紡織廠”投產,該廠當時號稱全澳規模最大,及澳門唯一的紡織廠。

    可惜紗廠只運作了三年,從時間上看似乎對社會的影響甚微。然而據氹仔老一輩居民回憶,紗廠是給居民除了漁業、爆竹之外的一份新工作,當時許多婦女從爆竹廠轉行到紗廠工作。這樣的事實不足以印證其對澳門工業(尤其在氹仔)轉變的重要性?

    清拆了的廠房,帶有六十年代功能主義及結構主義的影子;在內地,最具代表性的活化就是北京的798。

    近年,各地都開始重視工業遺產對城市發展的作用。北京798利用當時受東德協助設計建造的廠房,活化為藝術展覽、銷售與文創產業園區,成為內地其中一處具代表性的工業遺址活化案例(見附圖)。而在台灣,也有不少昔日的廠房(酒廠、煙廠)及倉庫,轉型為文創基地,助力當地的文創產業發展。這些活化,已經超出了對土地的單純空間的利用,而是透過具有故事的建築物,幫助新的產業的鞏固與發展。

    回到氹仔的紗廠遺址,若不討論歷史及建築價值,從城市的發展來說,氹仔該區少建幾幢住宅樓宇,而能讓一座有故事的建築物繼續存在,可能會比只有住宅樓宇更好。澳門不是要營造新的旅遊打卡點嗎?本來這正是歷史無意中留給這個城市的。而且,紗廠遺址的再利用,如果規劃及管理恰當,或可推動澳門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這亦符合“經濟適度多元”的發展目標。

    可惜,在這項目中,決策者未能見到保留該工業遺址的更長遠和層次更高的優勢,仍然抱着“發展”才是硬道理的陳腐思維。

    在邁向宜居、宜業、宜遊的“世界旅遊休閑中心”的發展目標,本來保留該已拆的廠房既可略為減低該區居住人口的密度,有利營造宜居的城市環境;此外在住宅群中出現一項工業遺址活化,也可以給居民和旅客多一處遊覽休閑的去處,值得決策者及社會的深入思考。記取教訓,將來別再犯下這種目光短淺的錯誤,讓全社會和子孫後代為此負擔代價。(下)

    tianzh.mo@gmail.com

    http://tianzh.blogspot.com/

    田中泓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