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09版:澳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聖安多尼堂修復明年中完工
(新聞小語)完善保障促優生多育
殘疾社群增進認識國安
今多雲寒冷
百萬行善款逾一千三百萬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12月7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新聞小語)完善保障促優生多育

夏 耘

    完善保障促優生多育

    本澳近年出生率持續下降,社會關注。出生率下降,是全球發達地區的普遍現象。不少人晚婚、不婚,少子化越趨凸顯。出生率下降代表着未來勞動人口或逐漸變少,對於社會結構、經濟發展等各方面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政府意識到問題,但需要更全面、更實質的措施,真正推動優生多育。

    澳門特區成立後,○二年、○三年仍受金融風暴影響,出生率每年徘徊在三千一至三千二的低谷。及後伴隨經濟騰飛而慢慢上升,到一四年達至出生率高峰,年近七千四百名新生嬰兒,更出現“龍B效應”,托額供不應求,之後數年出生率趨降。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昨指出,今年截至九月,本澳新生嬰兒僅約三千二百人,為生育低潮。育兒成本過高、總體經濟向下、樓價高企等,都是造成青年一代不願生育的原因。

    內地也遇上同樣問題。“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將建立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顯示生育鼓勵措施已上升至國家頂層設計層面。近年內地放開“三孩”政策,國家更在財政、稅收等方面給予支持,減輕家庭生育、養育、教育的負擔,但依舊未見“嬰兒潮”。反映內地年輕一代面對就業難、上樓難、物價高的困境,生育意慾不高。

    觀乎本澳,雖然近年特區政府多次提出優生多育,推出多種措施鼓勵生育,包括大幅提升出生津貼、延長有薪產假及增設侍產假等措施,但出生率未見起色。反而隨着新冠疫情來襲,經濟環境轉差,失業率上升,不少適齡生育的青年人都持觀望狀態,出生率低處未算低。

    根據官方預測,二○二六年本澳勢將進入“老齡社會”,訂定短中長期政策紓緩人口老化,迫在眉睫。但澳門與世界發達城市面對出生率低的通病,住房、經濟、雙職家庭、兒童教育等各種問題,鼓勵生育並非政府單一責任,社會、僱主以至教育界都需要共同營造家庭友善、優質教養的環境,要有更完善的配套設施、更人性化的教學評估和學習氛圍,以至可發展的住房保障等,鼓勵年輕人多生育。

    夏  耘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