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D07版:學生報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成長於“新冠時代”的孩子們
爸爸的神秘腦洞
特別活動:填色送童書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11月29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成長於“新冠時代”的孩子們

櫈仔爸爸


    成長於“新冠時代”的孩子們

    轉眼二〇二二年就要過去了,此刻回望始於二〇一九年底、二〇二〇年初的這場新冠疫情,雖已逾三年卻仍未有消散的跡象,確實是令人始料不及。這場影響面如此之廣、持續時間如此之長的疫情,大概是現今全世界人類在有生之年都未經歷過的重大公衛危機,更不難預見,即便疫情最後落幕收場,但它對人類社會未來的深遠影響,應該仍會持續很多很多年……

    而受疫情影響最大的,相信當屬青少年及兒童群體。去年就有內地的科研機構開展統計調查,顯示因疫情而導致的封閉場景,已令不少家庭的“親子關係”變得更趨緊張與不和諧。而孩子們受到更大的衝擊,還來自外部的社會環境:《自然》(Nature)期刊發佈了一篇布朗大學的論文,顯示新冠一代的兒童大腦已受到疫情的影響——疫情持續時間越長,孩子身上出現的問題就越多。布朗大學的相關研究指出:較疫情前出生的嬰幼兒,疫情期間出生的嬰兒在系列發育測試中低了近兩個標準差,而“孩子的發育與父母是否感染過新冠無關,看起來更像和疫情的大環境有關”。

    這場疫情造成的最大影響,就是破壞了以往的人際網絡結構:兒童及青少年的正常家庭與學校的節奏被打亂,比如在家上網課的方式,雖能頂一時,但與老師、同伴的交流勢必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對於正處於發育時期的青少年來說,疫情期間留家時間過長,也令其體育或戶外活動減少,容易衍生一系列問題。缺乏運動和社交,容易令兒童及青少年們的交流與合作意願大大降低,社交能力變得薄弱,這是全世界這一代兒童和青少年共同面對的艱巨挑戰。去年底,有一項覆蓋全球八萬青少年的研究就發現:疫情期間患有焦慮和抑鬱症狀的青少年增加了一倍之多。

    面對如此情形,若要減輕疫情對兒童及青少年帶來的負面影響,我們又能做些什麼呢?綜合媒體報道的相關資料,首先,身為父母要做的,就是要照顧好自己——在疫情期間的相對封閉環境下,父母的情緒會直接影響孩子的精神狀態,只有家長照顧好自己的身心,才能為孩子提供一個積極、正向的成長環境;其次,面對各種精神壓力,保證營養均衡、睡眠充足、規律的作息和運動習慣,對青少年兒童的正常發育也同樣十分重要。

    雖然疫情的終點仍未可見,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我們只有努力調整心態,把握能夠把握的,珍惜值得珍惜的,抱持希望,互相扶持,靜待雨過天青時刻的到來。

    櫈仔爸爸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