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安排人員分享錢幣發展史
錢幣會將進校設研究小組
現於金碧文娛中心展覽廳舉行的本年度“澳門錢幣展”,昨迎來不少錢幣收藏愛好者,於各展攤搜尋心頭好,並即場“以幣換幣”。下午時段,首批獲邀觀展並參加講解會的數名東南學校中學生,甫進場即四處“尋寶”,對各年代紙幣與輔幣皆感興趣,啟迪良多。
內涵豐富知識性強
現場所見,多位錢幣收藏家借出珍藏玉成展覽,既有各朝代古幣,也不乏澳門回歸前後流通市面的不同樣式、不同面值的紙幣及輔幣等,有學子直呼眼界大開,從未見過如此集中且齊全的錢幣展。據介紹,我國歷代皆出產錢幣,各有歷史和寓意,每種古幣的社會背景與鑄造的工藝特色皆不同,這些精彩絕倫的古錢文化,正正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一部分。
同場,主辦方向每名學子派發《中國歷代古錢簡介》小冊子,主要輯錄從先秦時期、秦朝、漢朝至唐期等各朝代的錢幣發展概況,內涵豐富,知識性強,細閱後能更全面了解我國的古幣鑄造史與工藝特色。
展澳首套法定貨幣
有關呈現澳門錢幣史方面,現場展出一系列昔日在濠江小城流通的錢幣,當中包括一九○五年至一九一二年期間由大西洋銀行總行發行的第一套官方法定貨幣,以紙幣為主,面值有一元、五元、十元、二十五元、五十元及一百元。還有約於四十年代起在澳門流通的五百元紙幣,如今數量不多,彌足珍貴,有行家透露有價有市。直至五十年代開始,澳葡政府亦全面發行各面值輔幣,包括五仙、一毫、五毫、一元、五元等,部分紙質相對殘舊,顯見當時流通性大,使用者眾。
澳門錢幣學會理事長趙康池表示,今年展覽首次增設學生專場,並邀請東南學校學生進展場一睹為快,希望學子們對我國尤其澳門的錢幣有所了解,增進認知。已與該校達成共識,將進校成立中國古幣研究興趣小組,稍後每周安排學會人員進校主持小組會或分享會,並贈予錢幣等實物,方便師生全方位認識各朝代錢幣發展歷程。
本報記者 許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