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12版:攝影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手機AI攝影之管見
撥開迷霧見商機
淺談運動攝影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11月26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撥開迷霧見商機

撰文:杜 然 攝影:Roger Fenton


《帕夏與舞姬》(坐在中間的人是芬頓)


里沃克斯修道院


水果、靜物、醒酒瓶。

    撥開迷霧見商機

    一八五五年,英國攝影師芬頓遠赴克里米亞,到戰地現場拍了不少相片,但英國民眾對其作品興趣欠奉。歸根究底,英國主流民意對這場戰爭極為反感,任誰去拍,結果可能都大同小異。然而人生的機緣巧合,卻讓芬頓成為歷史上首位官方戰地記者,“戰地攝影始祖”之名亦由此而來。

    克里米亞戰爭攝影的“教訓”,促使芬頓轉移攝影重心,畢竟要叫好叫座,市場喜好始終不容忽視。他一度嘗試風景攝影,幾乎遊遍英國的大城小鎮,但反應平平。他亦曾經拍下不少西敏市的相片,包括城内不少歷史建築物,例如早期的西敏宮,亦即今日英國國會的所在地,其中還包括了當時仍在興建中的大笨鐘。

    在尋找攝影方向的過程中,芬頓更試過粉墨登場,以東方主義為題材,拍攝一系列相片,去迎合市場需求。東方主義泛指西方對“東方”社會文化及語言等研究,或西方社會對東方文明的模仿及描述。上世紀七十年代末,著名學者薩伊德出版的《東方主義》,便認為十九世紀西方國家眼中的東方社會,不過憑空想像,並無真實憑據,對阿拉伯及伊斯蘭世界的理解更存在不少偏見。正因西方文化對中東和東方社會存在一廂情願的主觀印象及誤判,這種偏執為歐美國家的殖民主義提供了自圓其說的藉口。如果以薩伊德的學術觀點,再細看芬頓及同類題材的攝影作品,例如《帕夏與舞姬》、《坐着的宮女》等,便不難理解何謂“東方主義”的藝術色彩。就連相片中由芬頓找來的朋友和模特,也不認為自己表現稱職,尤其對於如何由外到內,再由內到外去飾演穆斯林的角色,更是完全摸不着頭腦。

    隨着時代轉變,攝影也逐漸從小眾走進大眾的視線之內,許多英國人開始靠拍攝肖像照去搵快錢。家境富裕的芬頓,對短線獲利的市井之徒或許不屑一顧,但他至少承認一點:攝影可以結合商機,關鍵在於作品必須有一定的藝術價值,獨一無二則最理想。不過芬頓對於攝影的一番“偉論”,卻令不少朋友對他敬而遠之。畢竟成功靠父幹,才是“扮清高”的先決條件。芬頓口中“貶低藝術”的人,也無非是為了生活,養家餬口。

    曲高自然和寡,芬頓堅持己見,但商業上一連串錯誤決定,令他更捉襟見肘。例如他曾多次受人委託,收取酬勞幫對方完成指定的攝影任務。本來以為事情就此一了百了,芬頓卻認為自己應當享有相片的使用權,並從中牟利,於是雙方就相片的擁有權出現嚴重分歧。類似的情況,在芬頓攝影後期更不時出現:他選擇跟友人合伙,投資印刷生意,卻因經營不善而嚴重虧損,導致這位富二代一度債台高築。還以為債務纏身會令芬頓攝影的熱情減退,殊不知他在最後一次參加國際攝影展中,以靜物及水果攝影作品參賽,最後贏得了最高榮譽。這個遲來的肯定,讓芬頓吐出多年來的一口污氣。然而,長年徘徊在攝影、商業和藝術的三角關係之中,或許令他有點意興闌珊。一八六一年,他選擇抽身而退,並高調地在皇家攝影協會的官方刋物《攝影評論》中宣佈。翌年,芬頓更將所有的底片及攝影器材通通拍賣,就此結束了他短短十年的攝影之旅。

    (英國攝影師芬頓 · 二之二)

    撰文:杜  然

    攝影:Roger Fenton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