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條”要求更精準科學防疫
【本報訊】據央視網十六日消息: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十一日發佈了關於進一步優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二十條措施。國家疾控局相關負責人近日接受專訪時表示,這並不意味着放鬆,而是防控措施要求更加精準科學。
應對瓶頸困難
國家疾控局傳染病防控司一級巡視員賀青華指出,優化之後的防控政策舉措能夠有效應對各地疫情處置過程中出現的一些瓶頸和困難,比如隔離資源緊張,採樣和檢測能力不足等問題,要將有限的資源盡可能地投入疫情傳播風險高的人員和區域上來。
“二十條優化措施不意味着放鬆,‘
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總策略,‘動態清零’的總方針也沒有變化,而是要求更高,標準更嚴,防控措施要求更加精準科學,更加快速有效,以最小的代價,在最短的時間,將疫情控制在最小範圍,最大限度地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最大程度地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他說。
在二十條優化措施中,取消了中風險區的判定。中國疾控中心傳防處研究員王麗萍表示,中風險區個別地方劃得非常不精準、非常大。整個中風險區劃定以後,出現陽性概率為十萬分之三,風險極低。為盡可能減少管控區域和人員,取消了中風險區的劃定。
對於高風險區,優化措施將劃定範圍縮小為一般以單元、樓棟為單位劃定,強調不得隨意擴大。高風險區連續五天未發現新增感染者,降為低風險區。符合解封條件的高風險區要及時解封。王麗萍指出,“做這樣的一個調整也是盡可能在科學精準的情況劃定風險區,避免大範圍管控老百姓的出行,這種優化實際上對工作專業的技術提出了更高要求,它不是一個放鬆,而是要求流調和風險區研判更加精準,既能夠把需要管住的風險管住,需要落實的措施,像高風險區,社區管控一定要到位,封控絕對是不能夠出來的,該落實的措施落實到位,該調整的要調整,盡可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的發展。”
外防輸入方面,此次優化措施也進行了相應調整,比如取消入境航班熔斷機制;將登機前四十八小時內兩次核酸陰性證明減少為一次;明確入境人員陽性判定標準為核酸檢測Ct值小於三十五;將“七天集中隔離+三天居家健康監測”調整為“五天集中隔離+三天居家隔離”,期間賦碼管理、不得外出等。
王麗萍表示,“國際整個疫情的情況,病毒變異的情況,以及對於入境人員管控措施評估的數據,更多是統籌我國疫情防控跟國際交往,便利人員往來,從這些角度,在二十條優化措施裡對入境人員的管控和核酸檢測進行了優化和調整。病毒潛伏期縮短,五加三風險還是兜得住的,因為那三天也是居家隔離。”
整治層層加碼
應對挑戰,需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確保將二十條優化措施落實到位。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這對疫情防控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各地各部門強化責任擔當,增強鬥爭本領,守土有責、守土盡責,深入基層、深入一線,抓實抓細疫情防控各項工作,做好思想引導和心理疏導,堅決打贏常態化疫情防控攻堅戰。
賀青華表示,“目前從中央到地方已經建立的整治層層加碼工作專班,每天調度及時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回應群眾的關切,盡可能防範和杜絕‘一刀切’和層層加碼,影響群眾的生產生活,影響經濟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