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擔敢先 改革澳門 富民強澳
在回歸二十多年來,澳門特區政府堅決執行“一國兩制”方針政策,使“澳人治澳”、高度自治、五十年不變的重要決策,從理論變為現實,並取得重大的成就!
然而,賭權開放,走上了“以博彩旅遊業為龍頭、以服務業為主體,其他行業協調發展”作為回歸後新經濟發展方向重新定位及策略選擇之路後,經歷了十多年的蓬勃發展、乃至飛躍性的發展,在二○二○年初開始突然爆發的新冠病毒疫情影響下,本澳經濟應聲下跌,過於依賴於博彩旅遊業的產業經濟,深陷“滑鐵盧漩渦”……如何擺脫多年來形成的經濟過於單一發展的困境,重振澳門經濟?以下有幾個方面問題,值得充分重視:
一、推動特區政府展開改革
特區政府改革的內容,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推動經濟改革;第二,進行法律改革;第三,展開政府行政機構改革。
第一,推動經濟改革。自二○○二年施政報告提出:“以博彩旅遊業為龍頭、以服務業為主體,其他行業協調發展”政策推動實施至今,澳門經濟曾一度出現高速增長、騰飛發展的大好形勢;尤其是產業發展上的“一枝獨秀”,博彩旅遊業帶動附屬的酒店業、飲食業、手信業等撐起經濟,成為本地獨一無二的優勢經濟支柱。然而,多年來,由於本地的經濟發展過度依賴這一本地優勢產業,並未認真務實地扶持其他產業構建新經濟體系,當一直處身在危機四伏的本地優勢產業經濟──博彩旅遊業及其附屬產業,在新冠病毒無情打擊下,隱藏着的危機即時顯露,博彩旅遊業及其附屬產業的經濟收益應聲下跌,令人難以想像地跌至90%以上,隨之而來的是過度依賴於這一產業的政府財政收益,也無情地遭受到大幅度的收入減少。與此同時,一些隱藏着的民生問題、社會問題、就業問題等也隨之逐一呈現。為甚麼會出現這種狀況?
首先,政府經濟政策缺乏必要的中期規劃與長期規劃。在博彩業賭權開放後,雖帶來豐厚的財政收益,卻沒有利用充實的庫房收益,培植、扶持原有停滯產業轉型及引進新興產業,重構澳門支柱產業經濟體系。
其次,在相關經濟政策制訂與決策過程中,形式主義泛濫、官本位嚴重,甚至在一些有益於重構本地產業經濟的政策措施得不到有效的實施。如推動高科技、高產值產業進入本地;建立本地時裝設計中心;文化創意設計中心;又如,建設智慧城市、推動電子商務發展;再如,改造舊城區,更新城市規劃等。結果是雷聲巨大,並未見有那一個除博彩旅遊業之外的產業發展項目可成為本澳新經濟支柱。可見,在開放賭權後帶來巨大的財政收益下,其他行業並沒有得到有效的多元發展。
那麼,如何改變這種局面?要改變本澳經濟發展過度單一、走向適度多元,必須要對當前經濟發展形式──即對過度依賴於博彩旅遊業及其附屬產業的經濟管理政策,作出改革。如何改革?這就是在原有的“一個中心”、“一個平台”的基礎上,再創新建立“二個中心”、“一個交易所”、“一個交易會”。
第二,進行法律改革。此項目的與目標,就是要從根本解決在澳門長期存在的部分法律條文滯後問題、具體條文細則規範司法解釋問題、法律規範缺位問題,以及特區政府在新形勢之下,如何與大灣區全方位合作有密切關係的法律制訂,與灣區九市兩區的法律體系融合為一體,即推動大灣區九市兩區在經貿、科技、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方面合作,推動大灣區在相關法律制訂上,實現一體化,以及實現統一規範的司法仲裁制度等。
第三,展開政府行政機構改革。政府行政機構改革的重點,應要圍繞着行政職能部門改革、以及建立“電子政府”、“智慧政府”,向大數據科學管理方向而展開。自回歸以來,特區政府曾進行過多次行政機構改革,如回歸初期,政府各行政職能部門按澳門基本法規定,對原有政府職能架構進行調整、撤銷、合併或取締,以及構建新部門賦予新職能,並對公職人員各層次組織架構作出相應的調整,以此推動回歸後第一輪政府行政架構改革。在第二輪的政府機構改革,主要是根據澳門基本法規定,圍繞着建立非政權性市政機構,策劃改革路線圖,對部分隸屬於市政建設功能的行政職能部門進行分流、整合及重構,建立新的行政部門行使市政管理職能。但可惜一直未能取得應有成效。第三輪的政府機構改革,則是對部分職能部門進行撤銷、合併重新整合及擴展新職能部門,試圖通過撤銷、合併、整合、創建新部門,開始推動大部制改革。如對教育行政職能管理架構的整合改革,這是一個起端。但能否取得應有改革成效呢?等等。
很可惜,多年來政府進行多次的行政職能部門機構改革,並沒有真正圍繞着推動澳門經濟轉型、產業經濟升級換代並走向適度多元發展的方向進行。近十多年來,以推動本地產業經濟走向適度多元發展為目標的行政機構改革,並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即使有推動一些所謂改革路線圖的局部機構改革方案,但實際上,非但沒有達到機構改革的預期目標,反而造成某些機構不斷膨脹,如根據澳門基本法規定,特區要建立非政權性市政機構,雖經多輪的改革重組、重構,至今僅以提供服務性功能的非政權性機構是否真正建立起來呢?由於行政改革的重點目標方向未明確,一直以來主要是以圍繞着人事變換為主要目的之行政機構改革,以至到現在,要推動本地產業經濟建設走向的局面未能打開,反而造成經濟發展走向過度單一發展的被動局面。所以,隨着對政府職能管理要達到信息化、科學化、高效能化要求的進一步提出,必須要進行行政機構改革。
二、建立澳門計算機數據
信息中心
推動建設信息化、科學化、高效能化“電子政府”、“智慧政府”,必須要有相應輔助設施配合──建立澳門計算機數據中心。建立數據中心目的與作用,除要全面提升政府對社會公共服務的科學管理能力與水平外,還可對澳門特別行政區的經貿與財政稅收、社會與宗教、文化藝術、教育、醫療衛生、人口、交通道路、公共安全、環境保護、食品安全、衛生防疫等人文社會信息;以及地理、氣象等自然信息和對特區產業經濟區、物流經濟區、商務中心區、醫院和衛生中心、文化娛樂設施、體育運動設施、圖書館等城市配套服務設施進行挖掘與規劃,為使建立智慧政府、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能化管理等,制定政策與決策更加科學、更加精準、更具前瞻性。
三、建立國際標準出入境商
品檢驗檢疫和監督管理機構
入出境本澳的國內外商品檢驗檢疫和監督管理工作由澳門特區重組的機構──出入境商業貿易產品檢驗檢疫總署負責,並受國家海關總署對口部門監督。這個機構的建立,標誌着本澳在推動發展“大灣區商貿經濟”與“一帶一路”商貿合作等方面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按照國際通用檢驗檢疫標準,建立主管各種國際貿易產品檢疫、出入境衛生檢疫和商品檢疫等的行政執法機構,其主要職責:
第一,依據國際通用標準,研究擬定、修訂、修改有關進出口商品、國際貿易交易產品檢驗、檢疫的法律、法規、規則和政策規定實施的具體條文細則、檢驗檢疫辦法和相關工作規程,督促有關部門、各類別檢驗檢疫實驗室或中心必須依相關程序具體執行。
第二,完善各相關研究室、實驗室、檢驗室、檢疫室等檢驗檢疫內部工作架構建設,加強各部門、檢驗室、檢疫室等的檢驗、檢疫、鑒定、鑒證和監督管理工作,並促使檢驗、檢疫工作及其相關標準與國際接軌。
第三,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對國內外涉進出口商品、產品及其生產單位、公司企業進行註冊登記;並對其進出口商品或產品在檢驗檢疫後,貼上相關檢驗檢疫標誌,以及負責管理及發出商品或產品進出口安全品質許可、進出口品質許可及進出口品質認證許可等。
第四,對涉及檢驗檢疫和鑑定的生產單位、公司企業,負有審核認可及依法監督的責任。
第五,開展與國際或地區之間相關行業的合作與技術交流,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簽定和執行有關協議。
(上)
謝 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