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09版:澳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珠航展飛行表演精彩
李良汪籲納民意規劃氹中區
土生青協十周年再接再厲
民眾建澳籲防採購騙局
街市管理外判無礙市署職權
不讓行人先行,有何後果?
社工倫理守則微電影賽頒獎
今天晴清爽
(新聞小語)科創天時地利 關鍵人和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11月13日 星期
 
3上一篇  
  放大 縮小 默认        

(新聞小語)科創天時地利 關鍵人和

夏 耘

    科創天時地利   關鍵人和

    天舟五號貨運飛船與火箭昨成功發射,並創紀錄地快速與空間站交會對接。天舟五號帶了六點七噸物資飛天,當中包括承載澳門學生航天夢的“澳門學生科普衛星一號”。這是首顆澳門青少年參與科普衛星的設計、試驗、發射及有關的科研活動,除體現國家的關懷,亦有力推動內地和澳門在航天科普教育領域的深度合作和互動,拓闊本澳的科創空間和培育條件。

    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強調,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國家高度重視科技創新發展,為澳門科創產業發展帶來新機遇,為年輕一代投身科創事業提供更高更廣闊的平台。早前國家首次在澳選拔載荷專家,如今“澳門學生科普衛星一號”順利升空,加上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早已落戶本澳。凡此種種,都為本澳科創提供發展土壤。

    本澳坐擁天時地利,如何打通“人和”,攸關重要。積極裝備年輕一代的科創思維與能力,培養未來為國家和澳門貢獻的科創人才,以普及化、趣味化、多元化,大力推動中小學的科創教育,是重要課題,須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政府一直致力營造鼓勵科技創新的社會環境,科技及科普教育多次寫入施政報告。但本地科技人才儲備至今仍是新興產業發展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人才外流、缺乏針對性的培養、市場沒有合適崗位、產學研成功例子欠奉等,都是致命傷。

    本澳產業單一,以旅遊服務業為大宗,過去一直壓抑理工科的發展與出路。本澳學生近年報讀理工科高教專業的比例僅約佔一成,未能對未來產業發展規劃形成有力支撐,亦顯示本地科普教育仍有優化空間。如何提升澳門科創活力,調動青少年對科學的熱愛;進一步發揮產學研引領作用,深化大、中、小學與科創企業的聯繫合作,創設更多科研及設計產品展示平台,除了需要政府扶植與政策傾斜,更需要各界合力,打開本澳科創更廣闊空間。

    夏  耘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