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利?錢納利
英倫畫家筆下的澳門
在風順堂旁邊,有一條不太起眼的小街名為“千年利街”,是紀念著名的英國畫家喬治 · 錢納利(George Chinnery)。原來錢納利曾於澳門旅居生活廿七年,用畫筆記下了十九世紀初的澳門城市面貌,南灣景色、教堂、廟宇、大街小巷眾生相,成為澳門文化和社會變遷的重要文獻。
錢納利在一七七四年出於英國倫敦一個藝術家庭,二十歲已成為畫壇冉冉上升的新星,尤其擅於肖像畫,屢獲殊榮,在英國的繪畫事業一帆風順。一八○二年,他前往印度繼續肖像畫家的工作,獲得不少達官貴人賞識,收入豐厚令他生活奢靡,導致入不敷支,債務日增。
為了逃避債務,錢納利在一八二五年九月廿九日輾轉抵達澳門,除了偶爾隨同商人到廣州及香港,大部分時間都在澳門生活、作畫。
描繪百姓生活
錢納利剛到澳門時,住在今天的鵝眉街附近,步行便能到聖老楞佐堂及南灣一帶,生活中經常接觸華人及蜑家人(註:以船為家的漁民),並會以他們作為繪畫素材,用素描、速寫或水彩等不同方式留下許多人像畫和風景畫。在錢納利所留存下來的畫作中,還有不少是老百姓在議事亭、玫瑰堂前的攤檔品嘗美食、樹下納涼等。
當今日一處處景色、一座座歷史建築慢慢消失,錢納利的畫作尤顯珍貴,更具歷史價值。他終究與澳門結下不解之緣,直至一八五二年,他在澳門的寓所病逝,享年七十八歲,逝世後安息於白鴿巢公園旁的基督教墳場。
至於千年利街(Rua de George Chinnery),則為錢納利故居所在地,前身為“黑姪巷”,在風順堂街與水手西街之間,是一道短短的斜坡,白天很熱鬧。一九五二年,錢納利逝世一百周年,澳葡政府將此街按中國人的吉利習慣改名為“千年利街”,以此紀念錢納利。
欲知更多詳情,立即掃碼欣賞。
(圖片來源:“東方印象──錢納利繪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