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難阻中德關係發展
德國總理朔爾茨本月四日結束了備受矚目的“旋風式訪華”,在短短不到廿四小時的訪問中,他受到了北京熱情且高規格的接待。期間,中國航材與空客公司約一百七十億美元的採購協議“應聲落地”,德國正是空客客機的重要產地之一。有評論稱,朔爾茨訪華成果“已彰顯”。
臨行前,朔爾茨在《法蘭克福匯報》發表專欄文章《為同中國進行開放且明確的交流》,闡述了他對於此次中國行的一些思緒。提及處理中德之間的分歧和爭議問題,朔爾茨強調,即使世界局勢發生變化,中國仍是德國和歐洲重要的經貿夥伴,德國不想也不能與中國脫鈎。值得關注的是,當地時間四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就德國總理朔爾茨訪華一事應詢表示,美國“強烈同意”朔爾茨撰文闡述的有關此次中國行的目標。布林肯還稱,在過去的兩年裡,包括德國在內的G7各國,在中國議題上的共識“日益強烈、日趨明確”。
當前中國與西方的關係日益緊張,朔爾茨此訪的決定及時機選擇似乎並非巧合。在朔爾茨訪華之前,美國政府便提出了所謂“印太戰略”,並借這一戰略的發佈拉攏了不少國家,其中包括日本、澳大利亞等。分析認為,美國政府所提出的這一戰略,很明顯是針對中國。所以,除那些明確表態將會加入該戰略的國家外,不少國家都未表明對該戰略的態度,以避免在美國或是中國之間“選邊站”。
然而,朔爾茨此行更像有意向美國發出一個訊號,即在華盛頓試圖迫使各國站隊之際,德國不會對中國關閉大門。朔爾茨也明確表示,反對美國一直在推動的與華“脫鈎”。不僅如此,德國還批准了中國企業入股一個重要港口,這些資訊都表達了相同的意思。
德國擁有歐洲最開放、最熱情的對華政策,默克爾擔任總理時,加強與北京的關係是德國政府的一個重點,但美國一直對此反感。美國想在政治上主宰歐洲,包括德國。隨着朔爾茨成為自烏克蘭危機之後首個到訪中國的歐洲國家領導人,似乎也宣告德國與中國的關係正變得更加緊密,歐洲與中國的關係也在發生一些變化。外媒稱,法國總統馬克龍曾向朔爾茨提議“一起去中國”,稱這樣可以向中國展現“歐盟團結”,但朔爾茨拒絕了這個提議。
就目前的世界局勢,如今早已不是某個國家獨自掌握話語權的單極世界,所以根本不存在需要一些國家在中國或是美國之間“選邊站”的問題。但美國政府屢次推出一些針對中國的戰略,並且無理打壓中國企業,反而使一些國家逐漸意識到不能被美國政府主導其政治走向,德國便是歐洲國家中已經意識到這一點的國家之一。相信德國總理訪華只是個開始,在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時,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歐洲國家拒絕美國對其外交政策指手劃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