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跨區使用兒童設施普遍
街總倡打造鴨涌河公園成“中央公園”
【本報消息】街總調查本澳家長對北區公共兒童遊樂設施滿意程度,結果發現,逾九成受訪家長會帶子女跨區使用兒童遊樂設施,反映設施規劃上仍待改進;調查團隊促當局盡快落實鴨涌河公園的翻新工作,增設親子元素、露營空間等,把其打造成北區的“中央公園”,優化北區公共兒童遊樂空間。
昨日上午十一時,該會假街總北區辦事處舉行調查發佈會,由青洲坊會理事長李冬敏主持,立法議員顏奕恆、台山坊會理事長羅曉慶介紹調查結果。
遊樂設施欠多樣性
他們表示,是次問卷調查於八月下旬以街頭隨機抽樣和網上填寫方式,調查育有十二歲或以下子女的本澳居民,了解其對兒童遊樂設施的需求和北區兒童遊樂設施使用情況等,成功訪問八百二十一名家長。結果顯示,約五成五受訪家長每周兩至三次帶子女到公共兒童遊樂場玩耍,但七成七人表示抗疫常態化下減少相關次數。至於對設施滿意程度,受訪家長滿意度最高的為遊樂設施的安全性,其次為遊樂設施的衛生情況,滿意度最低為遊樂設施的多樣性,受訪家長期望能在設施中增加大自然元素和體能鍛煉等元素,整體上受訪家長對各項設施的不滿意度都較滿意度高,反映兒童遊樂設施規劃上仍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值得關注是,調查問及受訪家長跨區使用設施的情況,結果發現,逾九成受訪家長會帶子女跨區使用兒童遊樂設施,當中以觀音像海濱休憩區最受歡迎,其次為二龍喉公園、氹仔中央公園、白鴿巢公園、燒灰爐公園、林茂塘臨時休憩區等。
增設親子共融元素
調查團隊建議,當局應優化現有兒童設施配套如增設遮陽設施、儲物櫃等,並建議政府應好好利用原逸園賽狗場的土地,除興建大眾體育運動設施外,亦可預留部分土地用作小眾運動和兒童健體之用。同時,紀念孫中山市政公園(鴨涌河公園)作為北區少有的大型綜合性公園,投入使用逾三十年,設施出現不同程度損耗且兒童設施少、種類單一,期望當局能盡快落實翻新公園的工作,並可參考觀音像海濱休憩區、白鴿巢公園等,增設親子共融元素及劃分不同年齡層的遊樂區。並把荒廢的黃營均圖書館改建為兒童遊樂室,設置不同的玩樂主題,以及可藉着公園內的綠化面積,開放草地予居民露營野餐,營造親子草地休憩空間,把整個公園打造成北區的“中央公園”,優化北區公共兒童遊樂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