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歐可能爆發貿易戰
隨着拜登政府推出一系列大力補貼本土產業的政策,歐洲盟友的怒火與日俱增。眼看美歐貿易戰有可能重燃,美國貿易代表戴琪趕忙奔赴歐洲尋求“理解”,但種種跡象顯示,美歐談判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
過去半年,美國通過了一系列涉及能源(光伏、電動車、儲能)、芯片等先進製造業的補貼法案,除了提供稅收優惠,很多情況下還直接通過財政發錢。特別是在俄烏衝突的背景下,美國既要求盟友站在自己一邊,又搞貿易保護主義的做法,引發歐盟的強烈反感。
上星期,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德國總理朔爾茨一致同意,如果美國固執己見,歐洲將推出類似“買歐洲貨法案”的對抗措施。除了歐盟,日本、韓國等也指責這些法案違反世貿規則。
面對盟友們的高聲指責,戴琪在與歐盟貿易部長會談後,再次強調她對拜登政府的政策“非常自豪”,同時呼籲歐盟加強對自己區域內製造商的支持,繼續向美國的產業政策看齊,以便打造“共同的產業鏈”。戴琪還對盟友們提出要求:“各方需要避免在補貼方面出現逐底競爭,這樣就不會出現各自重複‘造輪子’的情形,這也有助於歐美之間化解衝突,並共建有韌性的產業鏈。”
但在歐盟眼裡,美國的做法並非如此。以美國《通脹削減法案》為例,美國消費者購買電動汽車,倘該車在美國組裝並含有來自美、加、墨三國的電池金屬原料,則可獲得七千五百美元的高額補貼。簡言之,歐洲車廠想要得到補貼,唯一的道路就是在北美設置完整的產業鏈。
目前,美國與歐盟的有關貿易會議上,並沒有就解決分歧達成共識,也就意味着美國不會因為歐盟的反對而放棄這一法案。這很可能引發歐盟,特別是法德的強烈反應。美歐新一輪貿易戰很可能爆發。
乘歐盟鬧能源危機的時刻高價輸出能源,瘋狂賺取歐洲盟友的錢,已令歐洲難以接受。通過瘋狂加息割歐洲的韭菜,又迫使歐洲資本和實體流向美國,這等於是坑殺歐洲。美國《通脹削減法案》的推出,表面是為了大國“競爭”,實際上就是向歐洲發射的“貿易炮彈”。這一法案中各種補貼政策,是對國際貿易規則的嚴重破壞,也是對歐洲經濟的重大打擊。
美國不與歐洲談貿易協定也就罷了,反而以大國競爭之名推出有違國際規則、有違資本主義、有違市場經濟自由貿易的政策,這等於是間接對歐洲發起貿易戰,將嚴重打擊本就不景氣的歐洲經濟。
德法兩國領導人威脅在電動汽車補貼問題上對美進行對等報復,正是歐洲對美憤怒的典型體現。美歐間有爆發貿易衝突的可能,如果美國仍不停止在歐洲創傷上“吸血”的行徑,可以預見的是,歐洲民眾的更大憤怒顯然還在後頭。